济源市平原区地热地质条件初析

济源市平原区地热地质条件初析

[摘要] 济源市平原区地处济沁盆地西部,其周边均有深大断裂通过。区内新生界平均厚度3000米。主要热储层为古近系。属于沉积盆地型(传导型)地热田。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地温梯度及邻区地热信息,区内有望找到30-50℃以上的温热水。 [关键词] 地热地质条件 热储层 济源市平原区

地热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开发地热有助于提高城市品位,有利于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改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其意义远大。济源市平原区地处济沁盆地西部,其周边均有深大断裂控制,基底为侏罗系含煤碎屑岩建造,地热封闭条件优越,热能储量大。基于不同的工作目的,区内前人做过大量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固体)矿产等方面的勘查工作,但针对该区系统的地热勘查工作尚未开展。济源市平原区东部邻区地热井资料显示,本区地下温热水赋存的可能性较大。 1.地质概况 1.1地层

济源地区属华北地层区,除志留系、泥盆系地层缺失外,从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 (1)太古界(arln)

林山群:一套中等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片麻岩、片岩、混合花岗岩等。分布于承留封门口断层北侧,厚度大于2925m。 (2)元古界

下元古界(pt1):为灰白、灰黄、肉红色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石英片岩组成。分布于济源西北部的沟以北至古凉坪以南,厚度624-3083m。

中元古界(pt2):为一套杏仁状安山玢岩、辉石安山玢岩,局部夹砂、页岩、泥板岩及凝灰岩。分布济源西北邵原—西阳河以北地区,厚度3400-7119m。

上元古界(pt3):上部岩性为石英砂岩、巨砾岩、含砾粗砂岩;下部以冰碛泥砾岩为主。分布西部山区及河谷两侧。 (3)古生界

寒武系(∈):下部岩性石英砂岩、紫红色页岩夹泥灰质白云岩。板板状白云质泥灰岩夹紫红色页岩。中部岩性为紫红色页岩、粉砂岩;深灰色厚层状灰岩、鲕状灰岩等。上部岩性以灰黑色厚—巨厚层状白云岩、燧石团块白云岩、(鲕粒)状白云岩为主。广泛出露于北部中低山、西部低山区。厚度72-432m。

奥陶系(o):上部为泥灰岩、白云岩、部分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中部由燧石团块灰岩、灰岩组成。下部为页岩与白云质灰岩互层。出露于克井盆地南部,北蟒河出山口及万羊山东缘有零星出露。厚度277-369m。

石炭系(c):下部为页岩及紫红色泥岩;上部为浅黄色砂质页岩、石英砂岩夹炭质页岩及薄煤层。主要隐伏于克井盆地平原区,并零星出露于孔山与北部中低山区。厚度2-89m。

二叠系(p):岩性为黄绿色、紫红色砂岩、页岩夹煤层。西南

部丘陵区出露,盆地平原区呈隐伏状态。厚度大于1300m。 三叠系(t):为石英、长石砂岩、页岩。广泛出露于南部基岩丘陵区。厚度大于2600m。

侏罗系(j):岩性为黄绿色页岩、灰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薄层泥灰岩。出露于南部丘陵区或隐伏于济源盆地下部。厚度大于502m。

白垩系(k):隐伏于济源盆地东部。厚度大于1100m。 (4)新生界

古近系(n):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紫红色巨砾岩、砾岩、泥岩。南部基岩丘陵区出露地表,济源盆地呈隐伏状态。出露厚度大于192m,隐伏厚度大于2700m。 新近系(e):上部为粘土岩;中部为砂质粘土岩、粉砂岩、泥灰岩;下部为厚层砂砾岩。零星出露西南部,广泛隐伏于封门口断层以南第四系堆积物之下。厚度大于200m。

第四系(q):岩性主要为黄土、黄土状亚砂土、亚粘土,局部由亚砂土、砂、砂砾石、卵砾石组成。广泛分布于工作区。厚度一般50—200m。 1.2构造

该区北靠太行山山脉,西、南依中条山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为一个三面环山向东开阔的簸箕形盆地。区内褶皱、断裂发育,构造以燕山期以来的高角度正断层及平缓开阔褶皱为主要特征。主要构造形迹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