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式结构议论文(并列式)

练习:以《宽容》为题,拟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谈意气》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 分论点: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③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小结:从《谈意气》一文的分论点可以看出,它是定下中心论点后从“为什么”的角度提炼分论点。“人要有意气”,为什么呢?“人有意气,才能……”,找出了三个原因。 《谈意气》一文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就是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练习:以《宽容》为题,拟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③学习条件分析法 (怎么办?) 引导:我们再来看一道作文题。

时间的厚度

中心论点:我们要能把握时间,增加时间的厚度,让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 分论点:

①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要打造精彩的人生。 ②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能够勇敢面对坎坷,向认定的目的地前进。 ③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敢于憧憬未来,不断挑战自我。

小结:我们在这里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此种类型主要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设立分论点。

练习:以《宽容》为题,拟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并列式结构注意要点】

(1)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 (2)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3)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4)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

6 / 10

注意事项: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更不能重复。

3、分论点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4、分论点要通过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提出来。 5、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结构示例:

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1)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2)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3)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主要是从原因这个角度来设立分论点,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这样做。

对照式结构

镜乃一种语言, 买一面好镜则买来了“忠言”, 也许它“逆耳”, 却“利于行”。如果当初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 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 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治”的局面呢?他们懂得“买来”了“逆耳之言”这面镜子, 则买来了天下, 胜过百万黄金所能换取的东西。然而, 不会买者亦有之, 商纣王不愿买来广开言路、善纳忠言的国策, 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场; 项羽不愿要从谏如流、接纳忠言的忠臣, 以致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会“买镜”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 以“然而”为界, 前面举的齐威王、唐太宗两个例子, 是从正面论述, 后面举了商纣王、项羽两个例子, 是在从反面论述, 这也是对照式结构。

在人生的岔路口

没有人在笔直的大路上迷路,让我们失去方向的都是岔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决定我们是否迷失的,是我们心灵的选择。(绪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为了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开蹒跚的第一步,就注定有许多岔路口在往后的岁月里等待着我们。人生的路很长,面对选择,我们的心灵要坚强。

7 / 10

有些人能一直做出正确的选择。当母亲把“精忠报国”刺在岳飞背上,这烙印便一直引领他走向光明的方向。岳飞不为外物迷惑,他短暂的一生里有坚如磐石的信念,(甚至)面临苟活与真理的选择,他也毫不犹豫地踏上后一条路。透过历史的明镜,我们看到他心灵高贵的选择。(正面论据)

有些人也许一念之差误入歧途,却得幸有人拉他回头。当蔺相如选择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不仅自己踏上正确的路途,也让廉颇一度迷失的心幡然醒悟。将相和的故事让后人在两个岔路口看见熠熠生辉的足印。(正面论据)

有些人却不幸在失足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商纣王选择了美人的笑靥而弃江山于不顾,慈禧太后为了王朝的苟延残喘而将民族的尊严送给外族去践踏,那些短视的人们作出的选择,留给后世的,除了一个轻蔑的嘲笑,更有太多沉痛的思考。(反面论据)

是非对错,全在心灵的一个选择,我们看着前人的选择,也在思索着自己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枚指南针,它告诉我们应走的方向。可怕的是心中太多割舍不下的东西掩埋了它,让我们找它不到,又或是名利的沙砾模糊了它的刻度,让我们分辩不清。不要让太多无关紧要的东西羁绊自己的脚步,也不要让浮名小利的沙子钻进自己的眼睛。人生的旅程坎坷而又漫长,不要被装点得富丽堂皇的歧路迷惑,也不要畏惧正道上满布的荆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记得拿出心中的指南针,它会指明通往真理的方向,那个方向,就是我们心灵最睿智的选择。(总结)

那么,就迎向人生所有的岔路口,大步流星地奔向辉煌吧。

补充并列式范文

干事业需要激情

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天。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大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同样,一个人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健壮高大,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献身昆虫学的崇高理想,正是因为对事业有着火热的激情和满腔的热忱,才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做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田家英同志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这就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写照。由责任感激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干好事业。

8 / 10

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让我们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简评】这是一篇结构规范的议论文。本论部分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三个分论点共同论证了中心论点,呈现出并列式结构。整篇文章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谦让不可弃

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却被认为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让我深思。

(简单摘引材料,语言简洁,抓住了关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导着千万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其中,谦让一词,占据的重量犹如泰山之重。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因此,无论何时,谦让不可弃。

(提出观点,鲜明有力)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小孩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在吃梨子时,将大的好的让给兄长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的谦让,也许有人认为他吃亏了,不过这只是人格低下的人才这么认为的。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格美。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在中国古代的帝制中,世袭制之前禅让制。尧帝作为皇帝时,爱民如子,待民至亲至善,天下事如同自己的事,国家治理得一片祥平。但是岁月不饶人,人终会老去。尧帝也到了有心无力的时候,用有人要继承他的位置。有人认为尧的儿子可以担当,但尧地知道自己的儿子无能为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有才能的舜,于是把位置禅让给舜。舜也不负众望,用心之国,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尧帝是谦让的,他没有从家人的利益出发,让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人为念,让位于舜。尧帝的谦让,是一种宽广和崇高。

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刘备临终托孤,手握诸葛亮的手,希望诸葛亮能代替自己,征战天下,自立称王。的确,以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也许是谦让,也许是自己心中的航标,他拒绝了,他要以臣子的力量终生为幼主效力。到了诸葛亮死的那一刻,仍然为国家贡献着力量。

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来到韩国的街头,车水马龙,却丝毫没有混乱。车道有人,车主会谦让,让人先走。车与车相见,也会互相谦让,秩序井然。韩国的交通为什么可以这么和谐与安定呢?答案就是谦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认为一个人或国家必须锐意进取,谦让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不以为然。谦让之所以能成为美好的道德,当前营造和谐社会,谦让更有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变异,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美德就是“美德”,不会被时代所弃,只会散发出更新的魅力。(结论,因为谦让的特点作用,所以其在当今社会不会过时。论述

9 / 10

有力,有针对性。)

点评:文章深刻地理解了材料,从赞同张媛媛的做法出发,以古今中外的几个典型例子深刻地论述了谦让的作用,进而水到渠成阐明在当今社会仍然要保持谦让这种美德,说服力强,针对性强。不足之处是分论点有一点交叉,但能这样列出几个分论点已属不易。

怎一个“情”字了得

寓言材料中,富人所以认为独生子聪明而怀疑邻人,完全是感情先入为主的缘故。然而,寓言毕竟是寓言,它虽然蕴含一定的生活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诚然,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受感情的左右,可“感情”代替不了“认知”的“理”,相反,“理”大于“情”,“情”趋从于“理”,怎一个“情”字了得呢?

怎一个“情”字了得?据《吕览?去私》篇载: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南阳县县令,祁黄羊毫不迟疑地说:“叫解狐去当,他一定能够胜任。”晋平公惊讶地反问道:“你说的是解狐吗?他不是你的仇敌吗?”祁黄羊笑了笑说:“您让我推荐的是县令,并没问谁是我的仇敌呀!当县令,我认为解狐最合适,他能干得很好。因此才推荐他。”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县令。又一次,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一位法官;祁黄羊想了想,说:“让祁午做吧,他是再合适不过了。”晋平公听后又很震惊,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千祁黄羊认真地回答说:“您问谁能当法官,我就把最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您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事实上,祁午正如父亲所料,他办案精细果断,政绩斐然。孔子闻此曾赞叹道:“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是啊,祁黄羊两次推荐人,虽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认知、判断却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可见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

怎一个“情”字了得?战国时齐国的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其貌美,就是用今天的“酷毙了”“帅呆了”来形容也不为过。尽管妻、妾、客人都一致认为他“美于徐公”,他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当他见到徐公,“孰视之”,“又窥镜而自视”后,就不得不“自以为不如”甚至“远甚”了。无疑,邹忌是希望自己比徐公美的,他也一定有着那种感情上的自爱,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竟能突破感情的樊篱,冷静清醒地分析自己的“美”,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认知判断。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说:“每个人必须承认,—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人必须完全不对这事物的存在存有偏爱,他在这方面纯然淡漠,以便在欣赏中,能够做个判断者。”这一点邹忌做到了,他在“纯然淡漠”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不仅赢得后世的赞誉,也是“认知”高于“感情”的有力佐证。

怎一个“情”字了得?晋代历史学家陈寿的父亲因犯错误,受到诸葛亮的严惩而郁闷致死。然而陈寿并未因为孔明是仇人,就徇“情”忘“理”,歪曲历史,他按事情的本来面目”,写诸葛亮“东联北拒、高瞻远瞩,励精图治、赏罚分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而突出了人物的雄才伟略、高风亮节。陈寿也是人,以其历史学家的心灵,当然有着丰富的感情,“杀父之仇”他能忘吗?当然不会!可他竟能抛开个人的爱恶,如此“歌颂仇人”,大讲实事求是,也决非“认知”

出现了毛病。这,只能说明“感情”左右不了“认知”,其影响是有其局限性的。 哦,怎一个“情”字了得!

10 /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