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学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学案

【学习目标】

1.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难点:“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新知探究】

探究任务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54—56,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个蚁群中白蚁的组成和职能是什么? 2.社会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合作交流:

根据狼的集结成群捕食猎物的捕食方式,试分析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何意义?

探究任务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自主探究:

1.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2.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还是触角?还是两者都有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蚂蚁的通讯对它们获取食物有什么意义? 合作交流:

1.将两只幼兔同另一窝的幼兔放在一起,并将放入的其中一只幼兔A身上预先涂上“新妈妈”的尿液,另一只B不涂。这只母兔会接受这两只幼兔成为自己的孩子吗?为什么?

2.如何利用性引诱剂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拓展提升】 一、 选择题:

1.下列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一般为雌性 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

2.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的作用是( ) A、美国白蛾分泌性外激素 B、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C、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二、填空题:

1.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________;成员之间有______

1 / 3

_;有的群体中还________。如具有社会行为的狒狒群体中,“首领”在群体中优先享有______和______等特权,同时负责____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且与其他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2.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分别说出下列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1)黑长尾猴____;蚂蚁______;蜜蜂____。

3.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____,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________,这种现象叫作通讯。 4.探究“蚂蚁的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4)得出结论:蚂蚁是靠______交流信息的。

5.根据蝶蛾类昆虫的雌虫能分泌________吸引雄虫原理,人们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______,可达到________目的。

6.正是由于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流、_____流、_____流,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附:参考答案 探究任务一

自主探究

1.蚁群中有蚁后、蚁王、兵蚁和工蚁。蚁后:产卵,繁殖后代。蚁王:与蚁后交配。兵蚁:保卫蚁穴。工蚁:筑巢,喂养蚁后、蚁王和兵蚁。

2. 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合作交流

狼的耐力虽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较低。因此集群捕食比孤军奋战取胜的概率大得多。这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容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探究任务二 自主探究

1.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2.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能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3.蚂蚁是进行群体生活的,没有通讯,蚂蚁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无法交流食物信息,无法协作将大型食物搬回蚁穴,从而严重影响蚂蚁的生存。 合作交流:

1.通过嗅幼兔身上的气味,母兔会将涂了自己尿液的幼兔,误认为自己亲生的。

2.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就会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拓展提升】 一、 选择题 1.C 2.D 二、填空题

2 / 3

1.一定的组织 明确的分工 形成等级 食物 配偶 指挥 2.声音 动作和气味 动作 3.信息 行为反应

4.蚂蚁是依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气味 5.性外激素 引诱剂 诱杀农业害虫 6.物质 能量 信息

3 /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