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答:按照经济性质划分,财政支出可以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二者
共同点表现为资金从政府手中流出,流向其他经济主体。但二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
⑴内容不同: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进日常政务活动所需,或用于政府购买国家急需投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⑵性质不同:购买性支出是财政一手交付资金,另一手购得相应商品或服务,政府地位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转移性支出则是财政付出资金,却无任何所得,不存在交换行为,属于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⑶作用不同:购买性支出通过政府支出同微观经济主体交换商品和服务,对于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分配;转移性支出通过支出将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资金使用权脱离政府控制,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
39、答:(1)国债规模扩大。
在财政入不敷出时,政府必然会设法增加收入。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税收收入,而增加税收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政治压力。同时增加税收需要修改法律,要经过各种讨论,并报经立法部门同意方可实行。面对迫切的支出需求,政府没有耐心等待如此漫长的决策过程,因此,政府往往选择发行国债这种形式。政府举债既不会受到过多法律条文的制约,又能立杆见影地满足已然膨胀的支出需求。 (2)货币扩张效应。
财政部发行公债后,中央银行可以直接购买公债。在中央银行购买公债的同时,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余额等量增长。这笔增长的存款余额即相当于中央银行新发行的高能货币。
如果法律规定中央银行不能直接购买公债,但在政府向公众发行债券后,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从公众手中购买公债。于是,在债券流入中央银行的同时,等量的高能货币也就流出了中央银行。 (3)拉动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政府发行公债后,往往将其用于各项投资。由于投资的乘数效应,总需求会成倍扩大。另外,政府投资也为市场经济运行创建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当然,要尽量避免或减小挤出效应。
40、答:⑴从创新制度入手,提高财政补贴支出效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货市
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总量上减少补贴项目,压缩财政补贴规模;在结构上规范补贴方式,调整分配格局。
⑵改变农业补贴方式。针对新形势下农业经营困难局面,取消不合理补贴,实施综合补贴和投资入股、专项贴息制度等新的农业补贴政策。 ⑶取消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
⑷改革公用事业补贴。对于非竞争性行业公用事业既要坚持保本微利原则,又要加强政府对收费的监督。对于少数难以维持收支平衡的公用事业,财政应适当提供补贴。
⑸增加对科研费用的补贴,调动企业研究开发的积极性。
⑹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保护和修复被破坏的环境,引导企业、居民自觉保护环境。
⑺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风险和融资成本。
第五题 论述题
41、答:在大部分情况下,市场的作用是有效的。尤其是在发挥经济自由、体现消费者主
权、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保证信息效率和进行灵活价格调节等方面,市场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就是论证市场价格机制如何有效调节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供求,以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但市场不是万能的,现实中存在许多市场失灵:①垄断的存在使市场的作用不完全。不论是垄断竞争,还是寡头垄断,或是完全垄断,都会或多或少地形成“资源分配无效率”,即出现某些产品生产过多,而其他产品生产太少,资源达不到最佳配置的现象。?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是无效率的。在市场机制下,个人和企业具有生产过多的带有负外部性的物品的倾向,同时又倾向于生产过少的带有正外部性的物品。?在存在公共物品的情况下,市场是失效的。④在存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市场是失灵的。⑤市场有时不能达到公平、反失业、反通胀的目的。
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必须由政府来替代市场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计划、宏观政策、直接投资等手段干预经济。但必须注意,政府的干预也不是万能的,绝不能过高估计政府的作用,干预过度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政府干预最好是在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政府也存在着以下失灵:一是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二是政府决策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不管多么全知全能的政府,都不可能及时获取或掌握分散发生的瞬息万变的各种市场信息。即使能获取保证经济系统顺畅运行所需的全部信息,其成本几乎是无限大的,而且政府也不可能对所获取的信息做出及时而灵活的反应。三是政府干预容易导致腐败。政府干预需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大批执行管理职能的管理人员,维持政府运转需要庞大的费用。在民主法制基础差的情况下,政府很难消除决策的非理性、随意性和专断性。权力掌握者可以定规划,批执照,调拨物质,安排人事等,往往容易产生寻租或贪污腐化现象。一些政府往往代表统治阶级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政策制定特别是政策执行很难代表全体国民的利益。即使是一些再分配政策也常常造成新的不公平和资源误置。四是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该政府做的事情没有做好,市场能做得好的事情政府又抢着做。
因此,在同等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市场,而不是政府。政府应尽量减少干预,主要在制定市场竞争规则、提供服务和维护秩序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42、答:相同点:这两大政策都是一国经济当局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实施的总
量型调节手段,也是国家综合应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行为。
两大政策也有很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 ⑴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求总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则是解决财政赤字和结构性平衡问题。
⑵透明度不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因为财政的一收一支,是结余还是赤字,都是非常清楚的;而银行信贷则不同,银行信贷的透明度差,这是指银行信贷收支和平衡的真实状况,很难一下子看得清楚。
⑶ 时滞性不同。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滞后的现象。财政政策由于直接作用于总需求,见效快,时滞短;货币政策作用于总供给,见效较慢,时滞较长。
⑷可控性不同。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而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微观经济主体手中的货币供应量流通问题,影响因素很多,政府的难以控制,统一行动的协调难度很高。
⑸工具不同: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国债;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中央银行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操作等。
总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这就要
求应将二者密切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以实现宏观调控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