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_人力资源_财政学_期末模拟试卷C答案

南 京 财 经 大 学

成 人 教 育 模 拟 试 题(C卷)

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学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公共财政的职责范围是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Y )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决定了财政的职能及其实现的方式。( Y ) 3.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以公平为目标的国民收入再分配,而市场的收入分配准则是效率。Y

4.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依据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政府征税与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有直接联系。( N )

5. 文教科卫支出从性质上看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还属于生产性支出。( N ) 6. 私人部门办不好的事情主要有两种:一是外部不经济,二是垄断或规模报酬递增。( Y )

7. 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标准的确定具有高度复杂性。( Y ) 8. 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但间接来自农业的税收仍然占一定比重。( Y ) 9. 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决定性的。( N ) 10.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贫困程度越低。( N )

11.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强制无偿征收货币与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Y

12. 一般来讲,课税范围广的商品较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不易转嫁。( Y ) 13. 国债二级市场是转让买卖已发国债的市场。( Y )

14. 在经济增长减缓以至于停滞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情况下,或经济结构失调与严重通货膨胀并存时,适用“一紧一松”政策。( N )

15.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量少于商品流通过程的实际需要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Y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市场缺陷:是指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对方。

2.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度,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1

3.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4. 政府行政收费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它组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5. 直接发行法:是指政府直接向应募者发行国债,中间不经过任何中介机构,政府直接承担组织发行工作,直接承担发行风险的方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答: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它与纳税人有时是一致的,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如各种所得税一般就属于这种情况;有时是分离的,如对商品和劳务征收的各种流转税,由于税负可以转嫁,就会出现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情况。

2.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特点和内容。答: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由于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它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能源、通讯、交通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内。

3. 有效的社会保障的特征。答: 有效的社会保障的特征有:1、法律规定性;2、社会性;3、权利、义务统一性;4、互济性;5、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

4. 合理宏观税负的标准。答:合理宏观税负的标准有二:一是税收收入是否能够有效地满足政府公共支出正常合理的需要;二是税收是否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5.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答:政府预算管理的目标有:1、关键目标:总支出控制、战略性资源配置、公共部门运营效率。2、重要目标:确保财务合规定性和控制财政风险。3、政府预算管理的其他目标:关注公共利益方面的需要和政治方面的目标。

6.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答: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调节企业利润水平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调节,使企业的利润水平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主观努力状况,使企业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

7. 论述政府在扶贫中的作用。答:政府在扶贫中的作用有:1、完善财政体制。合理有效的财政体制既是改善落后县区财政状况的重要保证,又是调动当地增收节支、当家理财的一种激励机制。2、合理运用财政贴息政策。根据目前农村信贷扶贫工作的实际,进一步研究政策和办法,采取差别贴息的形式,引导银行信贷资金集中用于扶贫,增强扶贫资金的决对量。3、保持税收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对贫困地区制定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重在抓好又要和落实,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4、加快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解决贫困地区信息流通缓慢、市场发育迟缓、物流不畅的重要举措。

8. 衡量适度国债规模的条件。答:衡量适度国债规模的条件有:1)应债能力。从应债能力方面看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2)偿债能力。从偿债能力方面看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3)举债对货币供求的影响。从政府债务对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影响来看政府债务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价格总水平。4)举债对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的影响。从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来看政府债务有多大的“挤出效应”。5)举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从政府债务工具是证券市场的基本金融产品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 四、论述题(15分)

论述什么是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实现机制有哪些?

答: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就是财政通过宏观领域内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影响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解决市场不能自发解决的宏观经济问题,以达到充分就业、适度通货稳定、平衡国际收支以及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和功能。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实现机制有:1)相机抉择政策。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政策根据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现实情况灵活改变税收和公共支出,以达到实现总供求大体平衡的目标。2)自动稳定器政策。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来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供给管理政策。在总供给方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政策等手段,加快能源、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促进传统工业向现代知识经济的转化,以信息产业为纽带加快产业机构的转换,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需求管理政策。在总需求方面,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宗旨,加大社会性、公益性支出的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支持治理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使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等社会问题。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