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导论》重点题(18.10)

《经济学导论》复习题(18.10)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5分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三、填空题:10分 四、名词解释:15分 五、简答题:30分 六、计算题:20分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提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财富问题的科学”的经济学家是B 2. 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的科学” 的经济学家是D 4. 人类进行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要素或条件统称为A A. 资源 5. 机会成本实质上就是C

C. 选择成本

6. 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的点是A A. 资源配置最优的点

7. 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经济活动的当事人自主对生产和交易进行决策,由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制度是A. 市场经济体制 8. 一切生产计划和分配规则由政府来进行决策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制度是B B. 计划经济体制 9.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C. 均衡价格理论

10.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D D.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1. 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增量称为D D. 边际数量 12. 目前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A A. 静态分析 13. 经济学界通常认为世界上现存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A A.《经济论》 14. 亚当·斯密的主要著作是A A.《国富论》 15. 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是A A. 马歇尔 16.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著作是D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7. 货币学派的创始人是B B. 弗里德曼 二、多项选择题

1.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条件有ACA. 资源的稀缺性C. 资源配置的选择性

2. 现代社会基本的经济体制有ABCA. 市场经济体制 B. 计划经济体制 C. 混合经济体制 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有ABC A. 市场出清 B. 完全理性 C. 完全信息 4.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有ABCDE

A. 研究对象不同B. 解决的问题不同C. 研究方法不同D. 基本假设不同E. 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5.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ABCDE A. 边际分析B. 均衡分析C. 静态分析D. 比较静态分析E. 动态分析 6.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ABCDE A. 威廉·配第B. 亚当·斯密C. 大卫·李嘉图D. 魁奈E. 杜尔哥 7. 非凯恩斯主义流派有ABCDE A. 货币学派B. 理性预期学派C. 供给学派D. 新制度学派E. 公共选择学派 三、填空题

1. 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2. 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3. 随着资源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向外平行移动。 4.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体系)。 5. 经济体制是(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基本方式。

6. 所有制结构既有私人部门也有公共部门,自由市场机制和国家机构共同调节其市场运行的经济制度是(混合经济体制)。 7.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如何(有效配置)。 8. 宏观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利用)的问题。 9. 非均衡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短边法则”)。

10. “新古典综合派”形成是以1948年(萨缪尔森)出版《经济学》(第1版)为标志。 四、名词解释

1.经济:指人类社会生产、消费等活动及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 2.经济活动:从个人消费、企业生产到整个国民经济,都必须考虑节省和效率问题。

3.边际分析:是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或增加最后一个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 五、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答: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的基本单元—生产者、消费者和资源拥有者的个体决策的科学。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的配置问题。这种配置,是通过价格机制完成的。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答: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它通过研究现有的资源是否充分利用、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等来解决资源的利用问题。

1

B. 亚当·斯密 D. 马歇尔

3. 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的科学” 的经济学家是A. 萨缪尔森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其他的经济学分支,如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具体应用。

第二章 供求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经济学把需求数量的变动与消费者收入同方向变化的物品称为A A.正常品 2. 经济学把需求数量的变动与消费者收入反方向变化的物品称为B B.劣等品 3. 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它的替代品价格A A. 成同方向变化 4. 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它的互补品价格B B. 成反方向变化 5. 价格上升需求增加的商品被称为B B. 吉芬商品

6.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变动会引起A A.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同向变动 8. 支持价格经常被用于C C. 农产品市场

9.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标准,温饱的界限是C 10.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标准,小康的界限是B 11. 命名蛛网理论的经济学家是D D. 卡尔多

12. 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等于需求价格弹性的蛛网模型是C C. 封闭型蛛网 二、多项选择题

1.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 商品自身的价格 B. 消费者的收入

C. 消费者的偏好 D.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E. 消费者对自身收入的预期

2.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 商品自身的价格 B. 生产者从事生产的目标

C. 生产要素的价格 D.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三、填空题

1. 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有(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两种。

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3. 需求定理最典型的例外是炫耀性商品与(吉芬商品)。

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5.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6. 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 7. 一般情况,政府对垄断性很强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 8.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9.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10. 蛛网模型是利用(弹性)理论来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影响的动态分析。 11.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的分析(价格波动)对产量波动影响的模型。 12. 在封闭型蛛网模型中,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等于)需求价格弹性。 四、名词解释

1.需求:需求就是表示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2.供给:供给就是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五、简答题

1.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答:1.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2.消费者的偏好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2.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答:1.生产要素的价格 2.厂商的生产技术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 4.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六、计算题

1.某种商品的价格由2元下降到1.8元,会使该商品的需求量由100吨上升到120吨,则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和需求价格弹性各是多少?

E.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3. 蛛网模型的类型有ABC A. 发散型蛛网B. 收敛型蛛网C. 封闭型蛛网

C. 50%~59% B. 40%~50%

7.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变动会引起D D. 均衡价格反向变动,均衡数量同向变动

?Q120?100?100%?20% 解:(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Q100(2)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P1.8?2?100%??10% =

2P2

(3)需求价格弹性:Ed =

?Q/Q?P/P=

20%?10%= -2

2.经市场预测,欲使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从100万吨增加到120万吨必须要降价10%,则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和需求价格弹性各是多少?

?Q120?100?100%?20% 解:(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Q100(2)需求价格弹性:Ed =

?Q/Q?P/P=

20%?10%= -2

3.某种商品的价格由2元降到1.8元,会使该商品的需求量上升20%,则该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和需求价格弹性各是多少? 解:(1)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P1.8?2?100%??10% =

2P?Q/Q20%(2)需求价格弹性:Ed === -2

?P/P?10%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按1、2、3等具体数量来衡量的效用是A A. 基数效用

2.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总和称为B B. 总效用 3.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最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增量称为DD. 边际效用 4.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A A. 成正比 5.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量的大小B B. 成反比 6. 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C C. 达到最高点

7. 序数效用论认为决定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B B. 消费者的偏好 8. 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各种商品不同数量的所有组合的曲线称为B 9. 两种商品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C C. 之比

10. 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轨迹称为A.预算线 二、多项选择题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有ABCD A.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B.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量的大小成反比。 C. 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的效用D. 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大于零 2. 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有ABC A. 偏好的完整性B. 偏好的可传递性C. 偏好的非饱和性 三、填空题

1. 想要得到而又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称为(欲望)。 2. 人们通过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所能满足欲望的程度称为(效用)。

3.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4.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既定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5. 消费者购买某一商品时愿意为其所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6. 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7. 根据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反映货币收入水平和商品购买量关系的(恩格尔曲线)。 8. 一般低档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变动。 四、名词解释

1.效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某件商品或服务时,都期望从中获得好处或满足,这种好处或满足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效用。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则是追加或增加的效用,即总效用的变量,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 3.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曲线上各点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曲线。 五、简答题

1.无差异曲线的特点。答:(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位置越高,其效用水平也越大,位置越低,其效用水平也越晓。(3)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C C. 劳动

3

B. 无差异曲线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