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中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训练:考点集训24文言文阅读wor
d版
概括、探究、感悟
一、(2014·烟台)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一钱落职
南昌某,父为国子①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寺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忽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以上舍生②入誊录馆③,谒选④,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⑤谒上台⑥。时潜庵汤公⑦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⑧矣。”问所劾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⑨误。急欲面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筐,为纱帽下之窃贼乎?请即解组⑩去。”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选自清·沈起凤《谐铎》)
【注释】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②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③誊录馆:古代考试机构。④谒选:在吏部等候选派。⑤刺:名片。⑥上台:上司。⑦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伯。清代著名清官。⑧弹章:弹劾的奏章。⑨舛:(chuǎn)差错。⑩解组:解下印绶,指辞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 - / 8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适堕一钱于地 落,掉
(2)俟其去而俯拾焉 等待,等候,到……时候 (3)急欲面陈 陈述
2.下面的解释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是( C )
A.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僖公十二年》:“往践乃职,无逆朕命。”
B.登。《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践坛。” C.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D.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豳风·伐柯》:“我觏(ɡòu)之子,笾豆有践。”
E.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点拨:“某暗以足践之”的意思是:书生暗中把钱踩在脚下。由此可知,“践”应为“踩”的意思。]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那个书生才明白,当年问自己姓名的人就是汤斌,于是十分羞愧地辞官离开了。
4.请简要说说汤斌是怎样一个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2 - / 8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善于以小事观察人;憎恶贪官;清正、刚直。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3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