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纲要

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我市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十五”期末,全市电子信息通讯业飞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需求规模。2004年,邮政、电信、网通、移动、联通、铁通、广电销售收入达3.1亿元。全市固定电话、小灵通用户达到18万户,比上年增长25%,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2万户,比上年增长36.8%,固定电话普及率26.3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万户,比上年增长37.6%,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7.2部/百人;年末计算机互联网注册用户10000户,比上年增加3383户,增长71.75%;电视台1座,工作站2个,电台1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1%,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电视混合覆盖率97.2%,有线电视用户8万户;行政村通话比率达到100%,实现电话村村通。计算机及信息产品销售业达到8000万元;2004年全市信息产业营业额3.9亿元。 (二)电子政务建设初具规模

“十五”期末,全市共投入政务信息化专项资金840万元。主要用于党政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专用设备、宽带专线租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软件的购买、计算机的配备等项目。有40多个部门建立了独立的网站和局域网,有60多个党政部门接入政府网络平台,实现了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市政府各组成部门已经开始启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20余种各类内部办公应用软件、信息资源数据库,开始逐步应用到各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中。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纳入全市公务员培训计划。2004年,先后举办市政府直属委、办、局公务员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培训班9期,1947人参加培训,培训率达到95%。 (三)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为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市政府专门筹措300万元技改经费用于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全市有近200家企业制作了网站和网页。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依靠现代信息化技术,提升企业工业化水平正得到企业普遍重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四)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领域信息化取得初步成效

“十五”期间,我市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市政府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市远程教育网络、公安四级网络、社保网络、金财工程、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等专网建设。“金字”系列工程建设快速发展。“金税工程”、“金盾工程”“金融信息工程”、“金财工程”、“金审工程”、“金保工程”、“金信工程”、“金桥工程”、“金水工程”等已发挥重要作用。市教育体育局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乌海市远程教育平台及局域网络体系。其中,市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的建设,推动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基本实现了重点中小学的网上教育活动;市公安指挥系统及社保信息系统等重点工程,在社会治安及社会保障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广播电视局按照全国广电总局的要求,积极进行数字电视工程建设。数字信号已通达我市,用户通过机顶盒可以收看到27套数字电视节目。乌海电台、电视台节目采编播系统已经开始数字化改造,建成了以音频工作站为核心的广播节目制播网和以数字硬盘播出系统为核心的电视节目制播网,基本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框架。市政府所在地海勃湾区辖内的所有社区、住宅楼、企业等经济单位,都已铺设了宽带网络,具备了网络使用基础条件。

(五)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在优良畜禽、种植技术、良种培育、市场营销等生产活动中的应用。现已有乌海市绿海农业科技公司、内蒙古乌海市佳奇果品等11家企业加入到中国金农网中,积极寻求各方面信息技术支持。发挥96048农业技术咨询系统作用,为农业发展服务。

存在的问题:各别领导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到位;部分党政机关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开发不足,电子政务没有起到预期效果;信息化人才严重短缺,成为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信息化经费多元投入体系不健全,阻碍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嵌入式软件、ERP开发及电子商务发展缓慢;推广应用正版软件力度不大;信息化培训缺乏制度化和经常化;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统筹规划、资源共享、联合建设、互联互通”的指导方针,以“数字乌海”为目标,加快发展以信息服务业、软件开发应用业为重点的信息产业;建设满足城市发展的高速宽带互联传输网,构筑统一开放的公用信息平台;强化信息化教育、人才、技术、政策体系建设;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领域“金字工程”建设,努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成为支撑政府部门的核心业务;工业企业推广使用嵌入式软件,用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立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体系,信息化总体水平在自治区处于较高水平,“数字乌海”构架基本形成。

1、基本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覆盖全市的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宽带网络覆盖全市城镇、居民区,初步构建“数字乌海”框架。建成“数字化滨河新区”,以带动旧城区信息化建设。

2、继续推进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初具规模,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网式”审批,将大大提高行政许可效率;全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形成规模,并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金字工程”,在政府核心业务中具有支撑作用;建成一批基础数据库和公用信息资源库;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形成一定规模,信息市场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信息化在城市公共服务中,水平显著提高。农牧业信息化服务质量明显增强。全市应急信息系统发挥作用。

3、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标准化体系比较健全。信息市场发达,信息化人才队伍成为本市高新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4、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和工作效率,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改变,市民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多媒体通信进入家庭,多用途信息家电逐步普及。信息化成为社会进步的推进器和支撑力量。

5、软件业有较大发展。企业信息化意识增强,电子商务得到认可,并普遍应用;工业控制类企业嵌入式软件使用率达到60%以上,企业ERP资源管理基本形成。制造类企业CAD、CAM得到重视和应用。煤炭企业瓦斯、有害气体等监控系统普遍应用。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6、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 三、重点任务

(一)信息网络基础建设

1、主干网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多种主体、适度竞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和完善网通、电信、 联通、移动、广电、铁通等主干网的建设,并互联互通。实现电话、电视、数据通信三网融合。全市村村通电话工程完成,并在自治区处于领先地位。建成覆盖全市的现代化通信网,形成全市公用信息平台。突出发展光纤网络,形成以光纤为主、无线和卫星为辅互联互通的高速宽带主干传输网络,满足多

媒体传输要求,具备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等现代化信息网络的特征,向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

2、接入网建设。实现高速宽带主干网接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市区做到光纤到大楼,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小区,有条件的小区做到光纤到家庭,宽带多媒体网络入户形成规模。 3、滨河新区全面建成数字化网络体系。建成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数字科技馆、数字体育馆、数字党政办公大楼、数字会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一批信息化重点工程;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金字工程”基本建成。电子政务支撑政府核心业务,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和网络使用效率。

4、网络交换与管理。积极推进多方式的网络互联互通和“天地(地面网、卫星网)一体”网络建设,以满足多方式传送网和技术发展的多样性网络长期共存的需要,形成全市互联互通的传送网络。在骨干传送网上实现市内各类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共享。扩建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设备,向用户提供多种接入手段,开发和丰富网上在线服务。

5、开通网络多媒体视频电话系统。视频会议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医疗、应急指挥、社会保障、综合防治体系建成,并得到应用。 (二)信息技术应用 1、政府部门信息化。

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依托计算机网络实现各类办公信息的传递和办公业务流程自动化,建立政府决策智能支持系统。结合政务公开的实行,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决策智能化。政府各部门能够在网上为市民或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项目都能网上查询,有的能够网上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基本能够实现网上办理或查询。建成电子政府基本框架。 2、产业领域信息化。 (1)农业领域

在科研、种植、养殖、加工、运销各个环节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使农业发展建立在依靠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批采用信息技术控制和管理的现代农业体系。建立联通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销售信息网络体系,发挥信息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使农产品销售信息网上传播,实现网上交易。积极推进农区居民信息化,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试点,探索农区居民信息化的模式。建立农业经济信息库、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库、农产品市场信息库、农业科技信息库、水资源信息库等。 (2)工业领域

在企业技术改造中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并广泛使用嵌入式软件。制造业企业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技术(ERP),提高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积极发展企业电子商务,推动工商企业上网,加入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加快我市企业信息化步伐。煤炭企业基本建成瓦斯、有害气体等信息化监控系统。全市生产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建成并发挥作用。 (3)商业金融交通领域

在商业贸易、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领域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第三产业内部管理现代化和经营服务网络化。广泛推行电子商贸和电子货币,发展高档电子娱乐设施和影视点播。基本建成信息化交通运输管理指挥系统,电子商贸信息系统。积极发展物流企业信息化。

3、城市公共管理信息化。

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和卫星定位技术为基础,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保、应急等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城市交通、建筑、地下管网、供热、供电、供水、供气等进行高效和现代化智能管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