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应用现状及建议

国内外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应用现状及建议

贾春雨 乔文霞 大庆石化公司科技信息处科协

黄文姣

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一厂裂解车间

0

国内外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应用现状及建议

摘要:介绍了石化企业低温热回收利用的一些现状及技术,首先是直接里利用也就是同级利用,然后是升级利用,如利用朗肯循环的余热发电、热泵、制冷、液力透平和变热器等其他技术,将低温余热升级利用。对石化企业低温热的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石化企业 低温余热回收技术 同级利用 升级利用

1前言

现在节能工作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日益增加,供需矛盾逐渐突出。为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已将资源节约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能源加工转换单位的石化企业,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能源,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是石化行业开展节能工作的重点。近年来随着装置技术进步和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能源利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大部分装置间的热联合、低温余热利用等方面还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在节能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欲降低装置及全公司能耗,低温余热回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不但可以代替所消耗的高质量热源,同时可以降低相关部位的冷却负荷,降低循环冷却水和空冷电耗,对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义。

炼油和化工行业既是生产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工业,又是高能耗工业。炼油、石化和化学工业仍然存在着减少能源消费的巨大机遇,在化学加工过程中,为转化而作为能源使用的燃料50%以上损失掉了,这种损失通过改进能量产生、分配和转化可使其减少。通过能量回收也可使损失减少。

美国能源部正在通过“2020年梦想计划”推进能源节约,由公司、政府部门、大学和专业组织组成的联合体正在共同开发一些技术,以解决工业问题。一些致力于节能的项目可取得很大的效果,例如,包括陶氏化学、普莱克斯、休斯敦大学和科克-格律希公司组成的集团开发的成果,已使现有填料式蒸馏塔器的能效提高10%~20%、塔器能力提高5%~10%和热回收提高10%~20%。

我国提出到“十一五”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的目标,作为耗能大户的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大有潜力。据统计,2004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消费各种能源折标准煤27921.8万吨,其中油气开采业消费3627.7万吨,石油加工为3060万吨,化学工业消费21234.1万吨。根据对7种主要产品节能潜力的分析,

1

到2010年,如果采用的技术措施到位,产量达到预计目标,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可以节约1200万~1300万吨标准煤。

炼油 :目前国际上炼油综合能耗最好水平已达53.2千克标油/吨,而我国平均在78.4千克标油/吨。2004年中国石化集团炼油厂加工原油平均能耗为73.47千克标油/吨(100~55千克标油/吨范围),比亚太地区炼厂平均水平61.25千克标油/吨(2003年)高出20%,比世界跨国公司先进水平50千克标油/吨高出47%。节能潜力巨大。其原因是我国装置规模较小、设计水平低、工艺相对落后、整体用能和装置之间用能的匹配性差。如以2010年我国原油加工量达到4亿吨,单位能量因数耗能11千克标油测算,2010年可以比2004年节约280万吨标油。具体的节能措施是:生产装置内部进行能量系统优化改造;实施装置之间热联合的过程优化技术改造及蒸汽动力系统、储运系统低温热回收利用的优化改造,优化管网运行;合理使用伴热蒸汽(或热水),加强凝结水回收,实现能位逐级和多次利用;大力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燃烧器、变频调速技术等。

乙烯:近年来我国乙烯装置物耗、能耗水平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外乙烯能耗一般为500~550千克标油/吨,先进水平为440千克标油/吨,我国生产1吨乙烯比国外一般水平多耗能150~200千克标油。如以2010年我国乙烯产量达到1600万吨,乙烯综合能耗达到《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要求的650千克标油/吨测算,2010年比2004年节约80万吨标油;如乙烯综合能耗能降到目前国外一般水平550千克标油/吨,则2010年将比2004年节约240万吨标油。节能措施:采用能量系统分析与最优综合的方法,以降低乙烯生产过程用能为目标,通过优化原料结构,以及生产过程用能集成优化,用先进控制技术实施装置优化运行和控制,对主体设备裂解炉、压缩机等的关键技术(分离技术、催化剂等)优选改进,有效降低原料和能耗。

合成氨:我国合成氨产品能耗的平均水平不高,目前引进合成氨装置能源利用率在56%左右,而国外先进水平在70%左右,吨氨节能潜力为280千克标煤。对于大中型合成氨装置而言,目前以煤、焦、油、气为原料的合成氨能耗平均为1900千克标煤左右,国内先进水平1700千克标煤,吨氨节能潜力为200千克标煤。如果今后改造大中型合成氨装置,扩大规模,采用德士古法生产,吨氨能耗达到1650千克标煤,节能潜力为250千克标煤/吨。“十一五”期间,我国部分小型合成氨企

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