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
执行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2018级学生适用 四 年制本科生
一、 类别或专业名称
计算机类
1、大类名称:0809计算机类(归属08工学门类) 2、 大类简介:
计算机大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4个专业,将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各种IT企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各类软件开发、计算机教学、研究和应用的高级技术人。
计算机大类归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建设有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图像图形处理、计算智能及应用和模式识别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与企业和政府机构合作共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4个,完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社会效益突出的研究成果。
本大类经国家批准于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成功申报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2009年获批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授权点,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批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
目前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校优势专业1个(软件工程),重庆市教学团队3个、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重庆市视频公开课1门、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2门,承担了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多项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二、 专业及专业方向介绍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901)
本专业目前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师资结构合理,工程背景强,拥有重庆市教学团队1个。本专业把系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学生在掌握计算系统基本原理基础上,掌握计算系统内部各软件、硬件部分的关联关系与逻辑层
1
次,了解计算系统呈现的外部特性以及与人和物理世界的交互模式,开发构建以计算技术为核心的应用系统。在当前移动互联、大数据和智能感知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背景下,结合重庆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移动应用、大数据、嵌入式应用方向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 专业课程大纲简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导论、脉冲数字电路、Web程序设计、Linux基础及应用、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双语)、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 专业核心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系统基础、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
专业实践课程: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程序设计基础综合实践(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工程训练II-电子技能训练、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I 、综合课程设计II、综合课程设计III、计算机系统应用综合实践、编译原理与应用综合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选修课程:计算机专业教育及新技术讲座、电路与模电、现代多媒体工程应用基础、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网络协议分析与开发、计算机专业英语、Web应用开发、移动开发技术及应用、大数据处理与实践、嵌入式综合应用开发、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项目管理、云计算架构(双语)、计算机系统设计、虚拟现实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物联网技术、商务应用软件开发(双语)、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双语)、工程项目开发技术(卓越)、工程项目开发实践(卓越)。 说明:上述课程大纲请参见附件或归属于相应专业课程的大纲附件。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1. 培养目标
依托社会和行业需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意识、计算思维及计算机思维能力,具备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和开发、运行与维护等工程实践能力,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和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2. 培养基本要求(毕业要求) (1) 素质要求:
① 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② 具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③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2) 知识要求:
④ 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⑤ 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 ⑥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经历。 (3) 能力要求:
⑦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意识,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分析问题; ⑧ 具有计算思维和计算机思维能力,能够从计算机的角度解决问题; ⑨ 具备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和开发、运行与维护等工程实践能力; ⑩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跨文化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二、毕业生能力 (1) 基础能力:
①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② 掌握从事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问题抽象和计算思维能力; (2) 专业能力:
③ 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