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张静
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3期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我国就业形势也呈现出就业新常态。新常态下的就业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分析探讨就业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并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新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就业形势也呈现出就业新常态。研究经济新常态下就业的一些新特点、新变化,并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新对策,有利于促进我们经济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新常态下就业工作的新特点
新常态不仅仅只存在于经济领域,也存在就业领域,可称之为就业新常态。就业新常态的“新”来源于经济新常态,受制于经济新常态。 1.新常态下新增就业岗位存在不确定性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前提条件,在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降为中高速,并通过关停并转、重组等举措化解过剩产能等情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的增长幅度也就存在了不确定性,由此决定了未来就业形势的复杂和难以琢磨。 2.技术性失业将贯穿新常态全过程
技术进步引起技术性失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科学技术应用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智能机器人、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3D打印等新科技也会广泛渗透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技术的应用,对就业最大影响就是先进的技术设备替代人工劳动,从而对劳动需求的相对减小就会使失业增加。
3.新常态下鼓励创业将是就业常态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首先,从中央和国家层面确立创业在就业中的地位,创业者也将迎来历史性的机会和机遇。其次,融资难的问题有望破解。国家政策的扶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成熟,使融资难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再次,出现了众筹、P2P网贷等为代表的新创业模式。由此可见,鼓励创业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工作的必然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新常态下依托移动互联网促进就业是主要渠道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近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全民时代。线上发布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平台沟通互动,线下免费服务的创业就业“微模式”,表明移动互联网与促进就业的结合正成为促进就业的新模式、新途径,这是因为移动互联网降低了沟通成本,让沟通更便捷,有效利用了大量碎片化时间,实现高效、便捷、优质的就业服务。 二、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现有就业渠道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就业观念相对滞后
新常态下,大部分90后大学生没有“先就业再择业”的务实观念,受“非大城市不去”、“非白领不做”等不良就业观念影响,束缚于专业对口、就业城市、薪酬、单位规模、工作环境等一系列的条件限制,就业渠道就人为变窄了。错误的就业观念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思想,阻碍着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并不难,难的是找不到符合他们期望的“好工作”。 2.高校教育改革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脱轨
高校教育具有超前性与滞后性的矛盾,专业学科的设置以及招生录取的落实是高等教育的超前性。但很多大学生毕业前对社会一无所知,有的学生的所学专业,即高校的部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毕业时所学专业已经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已经无法适用市场需求,这就是高等教育的滞后性。 3.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
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较弱是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有一部分学生没目标没计划,不抓紧学习,导致专业知识结构与技能薄弱,人际沟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不强,没有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由此,达不到就业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导致就业渠道拓展困难。
4.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教育均偏弱
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的理念和行动都很强,大学生创业比例很高,相比较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就很低。在创业的大学生,受过正规创业培训的又比较少,创业就业困难重重。大部分同学在创业大潮中只是袖手旁观的“观景人”。 三、新常态下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新对策 1.培养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想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乃重中之重。新常态下,毕业生应有灵活就业、乐观就业的态度。随应鼓励大学生放低标准,先从基层做起,先生存,再生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培养,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将就业预期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寻求适应国家发展及自我培养的职业生涯道路。 2.将高校教育改革与国家需求相结合
高校教育改革应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围绕就业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整和学科设置,培养高质量人才。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提高师资力量,注重素质培养,加强就业指导,进行学科设置调整,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前瞻性,使学生符合人才市场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就业。
3.创业教育拓展大学生就业新领域
当前我国将自主创业看作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为实现新突破,高校应切实做到:一是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理念。二是帮学生打牢创业的基本功,使大学生有创业的资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创业”;开展务实有效的创业活动,提高其创业的能力。三是创建创业保障制,提供安全保障,使大学生放心创业。
4.创新订单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当前我国进人了产业结构转型期,高校为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订单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这是提高学生的就业保障的有效策略。校企联合制定学年的培养方案。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实操,又拓展了大学生就业渠道及创新就业机制。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单位、毕业生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拓大学生就业新领域,探讨研究就业新常态,及时、准确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注:此文章为“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立项课题,立项编号是JRS-2015-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