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复习题(1)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0,△S <0,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B.△H<0,△S<0,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C.△H<0,△S>0, 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D.△H>0, △S>0, 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对0.1mol·L-1HAc溶液来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加入浓HAc,由于反应物浓度增加,平衡向右移动,HAc的解离度增大; (B)用水稀释,HAc的解离度减小;

(C)加入少量NaOH,HAc的解离平衡向左移动; (D)加入少量HCl,HAc的解离度减小。 3、、下列原子中,第一电子亲和能最大的是 ( )。 (A)N;(B)O;(C)P;(D)S。

4、下列物质极化率最小的是 ( )。 (A)H2O;(B)H2S;(C)H2Se;(D)H2Te。

5、对A、B两种元素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第一电离能一定大于B; (B)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金属性比B强; (C)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非金属性比B强;

(D)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原子半径一定比B小。

6、下列物质中,不符合EAN规则的是 ( )。 (A) Cr(CO)6;(B) Fe(CO)5;(C)V(CO)6;(D) Ni(CO)4。

7、一混合理想气体,其压力、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分别用p、V、T、n表示,如果用i表示某一组分的气体,则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 )。 (A)pV=nRT;(B)piV=niRT;(C)pVi=niRT;(D)piVi=niRT。 8、下列分子中存在?键的是 ( (A)PCl3;(B)HCl;(C)H2;(D)N2。

)。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等压过程,才有化学反应热效应;

(B)在不做非体积功时,等压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焓值; (C)焓可以被认为是系统所含的热量;

(D)在不做非体积功时,等压过程所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焓值。

10、反应A+B→C的速率方程式是v=k[c(A)]2[c(B)]1/2,如果A、B浓度都增大到原来的4倍,那么反应速率将增大到原来的 ( )。 (A)32倍;(B)4倍;(C)8倍;(D)64倍。

11、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分压是指 ( )。 (A)相同温度时,该组分气体在容积为1.0L的容器中所产生的压力; (B)该组分气体在273.15K时所产生的压力;

(C)同一容器中,该组分气体在273.15K时所产生的压力;

(D)相同温度时,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12、下列各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属于基态的是 ( ) (A)1s22s12p1;(B)1s22s22p33s1;(C)1s22s22p63s14s1;(D)1s22s22p63s23p64s1。 13、下列有关sp2杂化轨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它是由一个1s轨道和两个2p轨道杂化而成; (B)它是由一个1s轨道和一个2p轨道杂化而成;

(C)每个sp2杂化轨道含有1s原子轨道和2p原子轨道的成分; 33(D)sp2杂化轨道既可形成?键,也可以形成?键。

14、已知△fH(N2O4,g)=9.2kJ·mol-1,则N2O4生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N2(g)+2O2(g)→N2O4(g) △rH=9.2kJ·mol-1; (B)N2(g)+2O2(g)→N2O4(g)

△rH=-9.2kJ·mol-1;

1N(g)→1NO(g) △H=-9.2kJ·mol-1; (C)O2(g)+22r224

(D)2N2(g)+4O2(g)→2N2O4(g) △rH=18.4kJ·mol-1。

15、决定共价键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 ( )。 (A)键角;(B)键长;(C)范德华(VanderWaals)力; (D)成键原子间电负性差。

7、0.100mol·L-1HF和0.100mol·L-1NaF组成的溶液中,HF的解离度为 ( )。 (A)c(H+)/(0.100mol.l-1);(B)(K/0.100)1/2;(C)c(OH-)/(0.100mol.L-1);(D)[K(HF)/0.100]1/2 16、欲使Mg(OH)2溶解,可加入 ( )。 (A)NH4Cl;(B)NaCl;(C)NH3·H2O;(D)NaOH。

17、将一定量PCl5气体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PCl5(g)PCl3(g)+Cl2(g)(?rHm>0),达到平衡时,其PCl5的解离率为50%。改变下列条件,不能使PCl5解离率增加的是 ( )。 (A)减少压力,使反应器体积变为2L;(B)压力不变,加入氮气,使反应器体积增加至2L; (C)反应器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总压增加1倍;(D)反应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 18、降低下列溶液的pH值,而物质的溶解度保持不变的是 ( )。 (A)Al(OH)3;(B)PbCl2;(C)Ag3PO4;(D)ZnCO3。 19.下列叙述中,能够描述测不准原理的是

A.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和动量没有不准确性

B.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有不准确性,但动量没有不准确性 C.微观粒子运动的动量有不准确性,但位置没有不准确性 D.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动量

20.BCl3分子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NCl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则NCl3分子构型是下列哪种杂化引起的

A. sp3杂化 B.不等性sp3杂化 C.sp2杂化 D. sp杂化 21、在下列各反应中,△rG=△fG(CO2,g)的是 ( )。 (A)C(石墨)+O2(g)→CO2(g); (B)C(金刚石)+O2(g)→CO2(g); (C)2C(石墨)+2O2(g)→2CO2(g); (D)2C(金刚石)+2O2(g)→2CO2(g)。 22、下列物质的氧化性与惰性电子对效应有关的是 ( (A) C(Ⅳ); (B) Si(Ⅳ); (C) S(Ⅳ); (D) Pb(Ⅳ)。

23、对于?rGm<0的反应,采用催化剂可以使 ( )。

)。

(A)仅v(正)大大加速;(B)v(正)减速;(C)v(正)、v(逆)皆增大;(D)K增大。

24、在标准状态下MnO2与盐酸不反应,MnO2只有与浓盐酸反应才能得到Cl2气,此时由两电对MnO2/Mn2+和Cl2/Cl-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为 ( )。 25、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等于常数;(B)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C)各物质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D)正逆反应的速率系数相等。

26、已知反应PCl5(g)PCl3(g)+Cl2(g),在200℃达到平衡时,其分解率为48.5%;300℃达到平衡时,有97%分解,则此反应为 ( )。

1K(300)。 (A)放热反应;(B)吸热反应;(C)K(200)>K(300);(D)K(200)=227、已知反应N2(g)+2O2(g)→2NO2(g)的△rG=102.6kJ.mol-1,则△fG(NO2,g)为( ) (A)102.6kJ·mol-1;(B)51.3kJ·mol-1;(C)-102.6kJ·mol-1;(D)-51.3kJ·mol-1。

28、SiF4分子中Si原子的成键杂化轨道应是 ( (A)sp;(B)sp2;(C)sp3;(D)sp3不等性。

29、对于化学反应来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rS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B)?rH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30、已知一给定反应的△rG,则下列各项中能确定的是 (

)。

)。

(A)任意状态下反应的方向; (B)同一温度下的标准平衡常数;

(C)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快慢; (D)某催化剂对该反应的作用

31、在下列各种有关标准平衡常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包含固体或纯液体的量;

(B)任一可逆反应,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与该反应的机理无关; (C)任一可逆反应,只要温度一定,标准平衡常数就是唯一的;

(D)实验(经验)平衡常数有的是有量纲的,而标准平衡常数的量纲为1。

32、下列有关分子特性中,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的是 ( )。 (A)分子中的三电子键; (B)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 (C)分子中键的极性; (D)分子中化学键的类型。

(A)E?0,E?0; (B)E?0,E?0; (C)E?0,E?0; (D)E?0,E?0。 33、不影响反应速率系数的因素是 ( )。 (A)反应活化能;(B)反应温度;(C)催化剂;(D)反应物浓度。

34、下列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均为0.1mol·L-1,则溶液pH值最小的是 ( )。 (A)HAc-HCl混合溶液; (C)NH4Cl水溶液;

(B)HAc-NaAc混合溶液; (D)NH4Cl-HAc混合溶液。

35、反应2A+2B→C,其速率方程式v=kc(A)[c(B)]2,则对A而言,反应级数为( )。 (A)4;(B)3;(C)1;(D)2。

3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混合溶液中,标准溶度积常数小的沉淀一定先析出; (B)某离子沉淀完全是指其完全变成沉淀;

(C)凡标准溶度积常数大的沉淀一定能转化成标准溶度积常数小的沉淀;

(D)当溶液中有关物质的离子积在数值上小于其标准溶度积常数时,该物质就会溶解。 37、金属硫化物中,有的溶于HCl,有的不溶于HCl,而溶于HNO3主要原因是它们的( )。 (A)水解能力不同;(B)K不同;(C)溶解速率不同;(D)酸碱性不同。

38、在下列有关标准平衡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任一可逆反应,若不考虑该反应的机理,就无法写出相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B)任一可逆反应,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包括H2O的浓度或分压;

(C)任一可逆反应,只要温度一定,标准平衡常数就是唯一的;

(D)实验(经验)平衡常数有的应是有量纲的,而标准平衡常数量纲为1。

39、对于反应A2+B2→2AB,测得速率方程式v=kc(A2)c(B2),下列判断可能错误的是( )。 (A)对反应物A2来说是一级反应; (B)反应级数是2;

(C)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 (D)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40、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从理论上讲,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有可能组成原电池; (B)只要原电池的两极的电极电势不相等,就能产生电动势;

(C)电对相同的两个半电池,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组成原电池; (D)在一个原电池中,总是电极电势高的电对作正极,电极电势低的作负极。

41、SiF4分子中Si原子的成键杂化轨道应是 ( )。 (A)sp;(B)sp2;(C)sp3;(D)sp3不等性。

42、下列各组溶液,按pH值减小顺序排列的是 ( )。 (A) HI﹥HBr﹥HCl﹥HF;(B) HIO﹥HBrO﹥HClO; (C) HClO4﹥HClO3﹥HClO2﹥HClO;(D)三者都是。

43、一混合理想气体,其压力、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分别用p、V、T、n表示,如果用i表示某一组分的气体,则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 )。 (A)pV=nRT;(B)piV=niRT;(C)pVi=niRT;(D)piVi=niRT。

44、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配位共价键的是 ( (A)NH4+; (B)N2; (C)CCl4; (D)CO2。

)。

45、为使锅垢中难溶于酸的CaSO4转化为易溶于酸的CaCO3,常用Na2CO3处理,反应式为CaSO4+CO32-CaCO3+SO42-,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

(B)K(CaSO4)/K(CaCO3);

(A)K(CaCO3)/K(CaSO4);

(C)K(CaSO4)·K(CaCO3); (D)[K(CaSO4)·K(CaCO3)]1/2。

46、下列有关分子特性中,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的是 ( (A)分子中的三电子键; (B)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 (C)分子中键的极性; (D)分子中化学键的类型。

)。

47、若将6C原子的电子排布写成1s22s22px2,它违背了 ( )。 (A)能量守恒原理;(B)Pauli(泡利)不相容原理;(C)能量最低原理;(D)Hund(洪特)规则。

48、对某化学反应来说,能使其反应速率系数改变的是 ( )。 (A)温度;(B)浓度;(C)压力;(D)反应级数。

49、已知Li和K的第一电离能分别为520.2kJ·mol-1和418.8kJ·mol-1,推测Na的第一电离能应 ( )。 (A)大于520.2kJ·mol-1; (B)小于418.8kJ·mol-1;

1(520.0+418.8)kJ·mol-1。 (C)大于418.8kJ·mol-1但小于520.0kJ·mol-1;(D)等于250、下列物质中,在合成氨工业中吸收CO气体的为 ( ) (A)CuCl (B)[Cu(NH3)2]Ac (C)PbCl2 (D)PdCl2 51.下列各组分子中,化学键均有极性,但分子偶极矩均为零的是

A.NO2、PCl3、CH4 B.NH3、BF3、H2S C.N2、CS2、PH3 D.CS2、BCl3、PCl5(s)

52、反应A+B→3D的Ea(正)=mkJ·mol-1,Ea(逆)=nkJ·mol-1,则反应的△rHm=( )。 (A)(m-n)kJ·mol-1;(B)(n-m)kJ·mol-1;(C)(m-3n)kJ·mol-1;(D)(3n-m)kJ·mol-1。

53、欲使FeS固体溶解,可加入 ( )。 (A)盐酸;(B)NaOH溶液;(C)FeSO4溶液;(D)H2S溶液。

54、△fG(AgCl,s)=-109.8kJ·mol-1,则反应:2AgCl(s)→2Ag(s)+Cl2(g)的△rG为( )。 (A)-219.6kJ·mol-1;(B)-109.8kJ·mol-1;(C)219.6kJ·mol-1;(D)109.8kJ·mol-1。 55、下列条件下,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之间的偏差最小的是 ( )。 (A)高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压、低温;(D)低温、高压。

56、对于化学反应来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rH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B)?rG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