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理论模型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跨理论模型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郭宇刚 钱张师

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06期

摘要: 总结了跨理论模型的理论构建,分析了国内外跨理论模型在大学生体育锻炼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跨理论模型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领域中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98-02 0 引言

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简称TTM)作为综合性和一体化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因其注入了行为改变的认知、行为和时间方面的理论,把个体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划分为一系列的变化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从而改变了以往对体育锻炼行为的一种静态的认识,本文介绍了跨理论模型的内容体系,总结了目前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研究的展望。

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及内容体系

1.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 跨理论模型(TTM)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的模型,它把重点集中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而非社会的、生物学的影响力(Prochaska,

J.0.,&Velicer,w.E,1997)[1]。它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系统地研究个体行为改变的方法。TTM理论模型认为:个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人们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是朝向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变化程序发展。对所处不同阶段的个体应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促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段转换。该理论模型试图去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为什么会发生,它描述了人们如何改变一个不良行为和获得一个积极行为的过程。

1.2 跨理论模型的内容体系 在体育锻炼行为中的跨理论模型把关注的是个体从静止到活动,再到保持的动态变化过程,跨理论模型根据整个行为变化的不同阶段以及采用不同的改变程序和变化层次,把体育锻炼行为的跨理论模型分为四大部分:变化阶段(the Stage of Change)、变化程序(The Process of Change)、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决策平衡(Decisional Balance)。(见图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跨理论模式中,变化阶段是模型中的核心组织结构,它指出了行为变化的一个时间序列,这个时间序列确认了行为变化的动态本质和朝着变化方向的运动发展顺序。变化程序则描述了个体如何进行变化,它包括10个有利于行为改变的认知和行为活动。自我效能指的是相信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完成必要的行为从而达到预期的结果。决策平衡则包括行为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或者是感知到变化产生的利益或障碍[2]。

2 锻炼领域中跨理论模型的研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应用研究

2.1 国外关于跨理论模型在大学生体育锻炼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国外关于跨理论模型在体育锻炼领域中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试验设计上有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试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

1986年,Sonstroem 和Amaral[3]首先把跨理论模型应用在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相关研究上,研究者将220男性被试分类到变化的四个阶段中,即前打算者、打算者、行动者和坚持者。研究发现,放弃锻炼的现象在各个锻炼阶段都存在。这项研究揭开了跨理论模型在体育锻炼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L.S.Wallace和J.Buckworth[4]2003年对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阶段改变选取了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静坐行为三个指标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测试前后被试所处阶段与他们的锻炼自我效能、社会支持、静坐行为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复返者在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两个指标上有显著的下降。

Bradley等2004运用TTM对芬兰和美国大学生的锻炼行为作了跨文化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两国大学生在跨理论模型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唯一不同的是两国被试在自我效能得分上的不同,美国被试的自我效能要好于芬兰被试。

2.2 国内关于跨理论模型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体育领域对跨理论模型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分析和大学生跨理论模型量表的修订和本土化研究上,但应用跨理论模型进行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研究成果较少。

程小虎等人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的理论,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养成锻炼习惯,大学生的很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

常生对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干预时要选择集体锻炼形式,促进锻炼氛围的形成,重视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司琦等于2005年把阶段变化理论及测量工具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标准化,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可分为5个阶段,但与西方存在极大的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郭志平等通过对武汉地区部分高校新生进行两次“锻炼行为阶段变化问卷”的测量,检验跨理论模型各问卷在研究我国大学新生锻炼行为上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阶段变化问卷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都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

张棣等以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该量表的翻译和实证性标准化研究。标准化后的量表结果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把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划分为4个变化阶段,这与国外研究的体育锻炼行为变化5个阶段有一定的差异。

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量表》进行修订和检验,为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可靠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测量工具,并进行了跨理论模式的干预探讨,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在各个变化阶段上的人数呈现出倒U形的趋势,跨理论模型干预组在各个变化阶段都有显著的提升效应。

马申探讨跨理论模式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干预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干预前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运动量以及行为阶段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采用不同的干预手段,结果显示:利用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式,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

孙福成运用行为改变跨理论模式理论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多数大学生以准备阶段为主,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亟待加强。

方敏运用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跨理论模型(TTM)3个心理问卷在大学生群体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普适性。研究表明,TTM问卷具有性别组间测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3 跨理论模型的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展望

3.1 运用变化阶段理论认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并对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进行相关性研究 把跨理论模型引入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研究中,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阶段划分,并根据不同变化阶段与相应的变化程序的相关性,介入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手段,能够提供个性化、操作性的干预策略。这种基于跨理论模型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研究能有效地推动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因而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3.2 加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分阶段干预措施的研究 干预措施是代表干预方法的比较典型的措施,但是实际干预过程中操由于个体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具体的干预措施是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的,怎样有效地改善和创新干预措施就要求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而结合具体体育项目进行实验干预研究会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3.3 加强研究方法的探讨和观测指标的选择 应考虑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对象的范围,多进行实践应用研究和跨文化研究,对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机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要考虑锻炼行为的不同变量,如锻炼的持续期,锻炼强度,锻炼类型,每次锻炼的运动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