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母猪繁殖性障碍疾病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母猪繁殖性障碍疾病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作者:陈正芳 周义奎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 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征(SMEDI),是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仍伊胎、畸形胎,产出弱仔、少仔和公母猪的不育症为其主要特征,母猪繁殖障碍给猪场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大型猪场因在产仔季节感染繁殖障碍疾病损失仔猪数千头,损失几百万元,小型猪场光见喂母猪,不见产小猪,损失巨大可见该病对我国养猪业的损失巨大。笔者长期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目睹了目前养猪场存在的这一严重问题。现就存在的问题和如何采取措施和同行做个探讨。 关键词:母猪;疾病;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一、原因

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很多,一般可分为非传染性与传染性两类。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生殖器官畸形、机能障碍以及饲养管理等因素所导致;传染性繁殖障碍则主要是传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螺旋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引起。 1.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1)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常见的是生殖器官畸形、发育不全,输卵管阻塞或形成盲端,缺乏子宫角、实体子宫、子宫颈闭锁以及阴瓣发育过度等。

(2)机能性繁殖障碍。性腺机能减退或衰退,组织萎缩硬化以及卵巢囊肿。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此种情况也有一定的发生。

(3)子宫内膜炎。此种情况较为多见,是母猪常见的一种繁殖障碍,人工授精过程消毒不严、助产不当、胎衣不下等因素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可致母猪发情异常,不易受孕,即使受孕也容易流产。

(4)营养性繁殖障碍。由于养殖户缺乏必要的母猪养殖常识,造成营养不均,高能量日粮使母猪过肥,特别是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在输卵管、子宫角与卵巢中沉积脂肪,卵泡细胞变性,致肥胖性不育。如果日粮中能量与蛋白质过于不足,可致母猪瘦弱,初情期延迟,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或形成卵泡囊肿。维生素严重缺乏时会影响母猪妊娠及胎儿的发育,在母猪日粮中添加VA、VD、VE可改善繁殖效果,缩短繁殖间隔,提高受胎率,增加产子数。缺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矿物元素如钙、磷、碘、铁等也影响猪的繁殖,使胎儿死亡、产弱胎或木乃伊始,有时引起流产,产死胎增多。

2.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疾病

(1)猪瘟。该病是我国养猪业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猪瘟病毒主要经由口腔或咽部组织侵入,不同品种和年龄猪均易感染,幼年猪最为敏感。感染潜伏期一般3~8天。怀孕母猪感染猪瘟后,不一定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木乃伊胎、早产或产弱仔等。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俗称蓝耳病,主要特征是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弱仔等,病原主要侵害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我国猪场的该病原阳性率较高。

(3)猪细小病毒病。该病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细小病毒病多感染在春夏季配种的头胎母猪,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也可通过交配传染,导致流产或胎儿死亡。 (4)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主要导致青年妊娠母猪死胎流产综合症与公猪睾丸炎,少数病例表现神经症状。我国为乙脑高发区,蚊子为传播媒介,故夏季发病率最高,发病猪多在6月龄左右。

(5)猪伪狂犬病。近年来,我县一些养猪场出现了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新生仔猪大批腹泻死亡现象,其主要原因以PR感染为主,哺乳仔猪发病最多,死亡率很高;成猪多呈隐性感染,能长期排毒,是主要的传染源。

(6)猪附红细胞体病。该病病原属于立克次氏体,一般在夏秋流行,病猪表现为高热稽留,废食,精神萎靡,贫血,后期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仔猪衰弱,仔猪一般在一周内死亡。 二、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症状

1.发情障碍。母猪在繁殖年龄内数月不发情或发情周期紊乱,如到了配种年龄的后备母猪不发情,断奶后母猪较长时期不发情。

2.妊娠障碍母猪屡配不孕,或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产仔不足和木乃伊胎。母猪流产前多无临床表现,少数有短时体温升高、食欲消失等症状,但能很快恢复。发生死胎的母猪妊娠期正常或推迟,产前胎动减弱或无胎动,产仔过程中同时出现活仔和死仔,或全部是死仔,一般分娩较顺利。有的母猪在妊娠期,部分胚胎在早期被感染死亡后被母体吸收,致使产仔数减少,一般产仔数在5头以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泌乳障碍。母猪患了无乳综合症,母猪在分娩时或分娩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急促、发热,乳房肿大发硬,挤不出乳汁,拒乳等症状。

4.公猪繁殖障碍。一般表现为性欲降低,精液量减少,精液品质变差或死精,生殖器官炎症。

5.仔猪成活障碍。母猪产下的仔猪部分或全部生活力低下,不吃奶或拱奶无力,震颤或站立不稳,哀鸣,有的腹泻,体温正常或稍低,常于出生后1~3天死亡。 三、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制措施

1.强化猪的科学饲养和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的关键,不仅能提高猪的生产力,而且有利于防止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饲养工作做得好,可增强机体抵抗力。了解猪群现状,进行合理组群,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同时给猪只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保持猪舍清洁舒适,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温防寒,夏天凉爽防暑,促进猪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维持正常的繁殖生育,提高猪的繁殖率。

2.严格的隔离和消毒。猪场须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及粪便管理区彻底隔离,严禁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饲养员不得相互串舍,各栋猪舍的工具不得串舍使用。新引进的种猪,须隔离观察一个月后,确认健康无病并经防疫注射后才能转入生产区,对于病死猪尸体须在指定的地点焚烧或深埋,粪便可用发酵法或堆积法消毒,污水可用漂白粉消毒。

3.健全防疫制度。首先应对本地区或本场的猪群进行血清学调查,了解当地疫病的感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出免疫程序,在猪群免疫后10~14天,进行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抗体的消长情况。其次强化对传染病的检疫,严格淘汰血清阳性个体,对于健康猪群,应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及生物制品。

4.药物防治。由于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复杂,故在治疗时应分清病因,合理用药,联合配伍使用,以迅速抵制疾病的蔓延和利于患畜的康复,具体用药方案如下:

因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繁殖障碍,应抑杀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为主,同时要诱导患畜能及时发情。

(1)由于本类疫病目前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故疫苗免疫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那些尚未感染的猪群应紧急免疫相关疫苗,同时也要配合抗病毒药物以缓急疫苗免疫所出现的一切应激现象,增强免疫效果。

(2)对于某些疫病可使用高免血清如抗猪瘟血清、抗猪伪狂犬血清等,及时抑制疾病的发展,同时配合抗病毒药物如黄芪多糖、干扰素、聚肌胞等,使患畜得以快速康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