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李欣

来源:《中国经贸》2015年第07期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同时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从内部环境来看,目前,世界经济处于危机过后的温和复苏期,逐步趋于稳定,国内经济形势依旧处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凸显。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金融风险也在日益加剧。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必须正视这些风险,尽快构建和完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完成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自身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行业风险问题严重

以行业为主要导向的信贷政策指引,不能有效地达到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目的。信贷投放较为集中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目前房地产行业、通讯行业、生产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以吸引了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但是,资金的投入越集中,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波动和影响就越大,抗风险能力就越低。一旦形成风险则呈集中暴露趋势,并且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会因受政策影响难以取得实效补偿。 2.信贷管理体系不健全

信贷风险管理是将总行一级法人的信贷政策,通过以条线为主的有效的管理体系垂直贯彻落实到位,确保信贷投向的准确和投量的适度,达到低风险、高收益和流动性的银行经营目标。然而,受传统经营管理体制的影响,银行在信贷管理的全流程风险控制中尚缺乏统一整体化的风险控制手段。 3.信息数据不对称

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过度地依赖来自企业的、地方的、局部的信息,造成信贷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况且尚未形成银行业务以风险管理为主导,风险数据为支持的科学决策体系。 4.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有效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降低信贷风险,但是,目前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还有很多不足,对信贷风险缺少准确评估和识别机制;内部监控和控制手段是孤立和松散的,得不到有效的衔接。缺乏风险防范和预警体制的建设。 5.员工风险意识淡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商业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银行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观念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把对风险的有效管理看作是新的业务增长点,而我国商业银行员工一直认为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是互相矛盾的,风险管理对于业务的发展是存在阻碍的,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正是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部分规章制度就变成了一纸空文,违规操作等风险也随之产生。因此,建设我国商业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已迫在眉睫。 二、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1.密切关注各行业的最新动向,及时调整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及时了解、解读国家经济金融调整政策,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的政策变化,加强行业信贷投放的跟踪调查与分析和行业信贷授信的总量控制。重视对产能过剩行业已授信客户贷后管理,及时跟踪了解国家政策、经济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变化,有效识别和衡量风险,研究制定积极有效的防范方案,提前制定相关措施,规避因行业影响带来的大规模风险隐患。

2.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制度系统化管理。针对现存银行信贷制度进行集中梳理,形成制度汇编统一下发;严格执行制度先行原则,确保制度及时更新;完善制度架构,制度制定细则;加强表外业务及创新业务制度建设,强化标准化流程管理及法律文本审核,避免法律风险及合规风险。

3.从体系、流程、管理工具和信息系统等维度完成内控管理与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机整合,充分使用操作风险三大工具,利用系统高效快捷的完成对各业务条线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计量和控制,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完成关键风险指标数据收集及内控测试样本自动抽样,将内控与风险管控现状、内控薄弱环节与风险暴露高发领域等评估结果进行图表与图形化展示,提升科技化操作风险及内控管理水平。结合业务流程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内部控制手册的修订和更新,依年度计划频率进行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数据报送与收集,并持续进行损失数据收集。运用三大工具对风险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变结果导向管理为过程性管理。扩大损失数据收集(LDC)工作内涵,将监管机构、二三道防线现场检查、各业务管理部门业务检查中发现的操作风险问题纳入损失数据收集范畴,深入分析问题产生根源,针对风险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并启动行动方案,同时完善风险暴露评估(RCSA)及风险指标检测(KRI),强化操作风险三大工具正向反馈效能及内部动态循环机制。

4.完善信贷业务的内控体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制由银行高级管理层直接管理,内部控制体制由高层控制可以使内部体制更有效的运转,更有效的发挥作用,效果也更加明显。同时在细节的实施中可以减少阻碍,更加接近员工、容易取得员工的认可和有效执行。强化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性。提高操作风险识别和防范的能力,形成风险预警信息内部流通,警示同类风险发生,有效针对风险易发点进行重点防范。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明确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分工、预防和预警机制、等级界定、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等环节,注重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和控制,保障各项应急措施的有效落实,控制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防范声誉风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加强员工职业操守管理,增强风险意识,转变风险管理观念。重点加强防控涉及各环节员工违规操作的道德风险,严禁员工参与民间融资、违规担保和非法集资活动。严防内部欺诈事件及出售未经核准的理财私募股等事件发生,严格监督、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加大处罚惩戒力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