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生理、动作、言语的发展

生理的发展 新生儿 一.生理发展的特征 (出生1. 身体特点 头大,身长,四肢短,皮肤呈红色,骨骼非常软弱,内脏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与体能调节不完善 到1个2. 神经系统的特点 功能不完善,脑细胞体积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也不发达,神经纤维还未髓鞘化,忍受性差,睡眠多,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很差,动作月) 混乱,没有秩序,呼吸,心跳,胃肠活动不规则,无条件反射 3.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觅食反射(包括觅食,吸吮,吞咽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眨眼反射)无条件定向反射 其他反射 如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槟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摩罗反射),强直的颈反射,行走反射 1. 条件反射的出现 新生儿在出生几天就能形成一些较复杂的人工条件反射,儿童形成条件反射的速度岁年龄的增长而加快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的特点 形成速度慢,形成之后不稳定,不易分化 一. 生理的发展 乳儿期 身体的发展 (出生身体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身高和体重成倍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迅速发生变化,骨骼开始骨化 1个月二. 神经系统的发展 到1周 1. 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 脑发育很快,比出生时增加一倍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脑内部结构发育的重要标志 岁) 2. 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1)皮肤兴奋机能增强,睡眠时间逐渐减少,20~14个小时 (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 无条件抑制 与生俱来,产生在低级中枢 条件抑制 出生后形成,只能产生于大脑皮层 8个月以后乳儿能对大人的言语发生直接反应,

对接触的事物能作出词的反映 一 身体发育 婴儿期 身体发育速度比乳儿期有所降低,婴儿骨骼还在继续骨化的过程中,仍具有弹性大易弯曲变形的特点。内脏器官有了一定的发展。3岁时,心率为100次每分钟。 婴儿身体各部分的初步发展,保证了他们从事一些最基本的活动。 (1~3二 神经系统的发展 岁) 1. 脑重继续增加,相当于成人的2/3 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 2 .内抑制——条件性抑制,在后天的条件下逐渐形成 外抑制——当机体进行某项活动,周围出现异常可怕的声音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怔一下,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种现象就是外抑制。即现时活动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过程就是外抑制,是非条件性抑制 婴儿时期,内抑制弱于外抑制。且抑制过程远远多于兴奋过程,兴奋和抑制的不平衡性造成婴儿活动的高度不稳定性。 3.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 第一信号系统——以现实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在人生的第一年发展起来 第二信号系统——一词作为条件刺激而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是人类所独有的。其存在能使人脑的反应机能达到最高水平,使人的心理以抽象概括性和自觉能动性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 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具体刺激~直接反应 七八个月以前 第二阶段: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个月以后 第三阶段:具体刺激~词的反映 1~1.5岁 第四阶段:词的刺激~词的反映 1.5岁以后 儿童逐渐开始学会与人用词进行交流。第二信号系统开始真正的发

展起来 脑结构的发展 幼儿期 1.脑重继续增加,基本接近成人水平 (3~62.神经纤维增长 岁) 3.神经纤维髓鞘化 4.整个大脑皮质已达到相当的成熟程度 儿童脑的成熟顺序是:枕页——颞叶——顶叶——额叶 大脑机能的发展 1. 神经过程不断增强 内抑制特别是分化抑制的发展使条件反射的建立越来越迅速、准确且稳固 内抑制——又叫条件性抑制,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的 消退抑制——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形成的抑制 分化抑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的抑制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调发展,但仍以第一信号系统为主 生理发展:若以&波的频率作为成熟的标志,则13岁儿童的脑已经基本成熟。若以“重脉搏”与“复脉搏”的呈现为闹成熟的指标,则13~14岁儿童的脑也基本童年期 成熟。 6、7岁第二信号系统逐渐发展起来,逐步占领主要地位 ~11、12岁 少年期 少年期又称青春期 ,大约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早熟/晚熟 11、12生长的高峰期 岁~14、15岁

动作的发展 乳儿期 动作的发展 各种动作是儿童活动发

展的直接前提,从心理发面看,活动是由动作组成的,动作本身并不是心理的,但动作和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心里的发展 离不开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又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支配下通过动作来完成的。动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发展。因 此我们把动作作为测定幼儿心理发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