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古诗二首(说课稿)

《古诗二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惟妙逼真。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这些,诗人都是得不到的。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二、说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诗所表达的诗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教学中应让学生积极地诵读,在诵读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培养 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基于此,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章的基本学法。 四、说总评

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学生来说,读好古诗、背诵古诗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做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如何让学生从凝炼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领会诗情,确实不容易。本课的设计以师生互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点,相机引导,教学风格清新明快,课堂因此而充满了了生机与活力。

纵观本节课,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目标定位准确。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目标层层设置,步步晋阶。而且,每一个目标的表述,方法、情感,总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2.整体观照,整合古诗,实现了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综观全案教程,一去传统的“逐首教学”(即一首一首的教学)和“逐环教学”(即接替开始、正音跟上、疏通为主、背诵跟上)模式,大胆采用“合—分—合”的教学思路,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参读,初步感受咏物言志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联系,体悟诗人不同的情怀。

3.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的情怀。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面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品悟出诗句背面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教学中,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平面的诗句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并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投身于其中,感诗人之所感,想诗人之所想,愤诗人之所愤……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想象的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4.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培养,教师引导到位。通过整合参读,引导学生整体的把握诗意,初步进入诗的情境,通过品析文眼、俪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境中悟情。通过多种诵读方法,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意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导”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导”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中,“导”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较好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