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大家之“家”教案 教科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共同的责任

一、 课标依据:

2.3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4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2.5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1.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6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本单元主要依据2.3、2.4、2.5、1.4、1.6中的部分内容编写,只是部分体现课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和学校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快乐,进一步认识到学校在我们获得知识、锻炼才能、发展特长、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学会在集体生活中承担起共同的责任。 二、本单元教材总体分析:

本单元是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场篇。本单元的编写围绕着“共同的责任”这个中心,这里的责任主要是指学生在班级和学校中的责任,在第一课教材中首先明确地指出:课题大家之“家”中的“家”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班级和学校。本单元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建设集体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包括三课:第一课《大家之“家”》;第二课《我与我们》;第三课《承担责任》。 第一课《大家之“家”》,从学生对学校和班级普遍怀有的情感入手,分析学校生活对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精神生活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学校公共生活的归属感和喜爱之情。

第二课《我与我们》, 在前一课的基础上,阐述集体对个人生活的意义,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团结一致对集体与个人发展的价值,并就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小团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相混淆的现象作了分析。努力提高学生对集体、集体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认识水平。

第三课《承担责任》,进一步从行为习惯养成角度引导学生关心集体、承担责任、为集体事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本单元中,第一课是《大家之“家”》是“引子”;第二课《我与我们》是主要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原则,认识自身的责任;第三课《共同的责任》是内容提升,主要由学生自身完成并实践对集体生活的责任。应该说三课分别侧重情、知、行三要素的培养,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通过感悟、明理,最终达到导行的目的。 三、第一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增强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2、能力:体验个人对公共生活的依恋,认识公共生活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学会在集体中生活。 3、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体系结构: 主题一: 1、“家”的感觉 第 一我爱我“家” 2、校园生活写真

课主题二: 成长的园地

1、学校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 2、学校是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环境 3、学校是培养兴趣、发展特长的园地

大家之“

(2)主要理论观点:

①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②我们热爱我们共同的家。

③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园地。 (3)重点、难点:

①重点:使学生明确个人依恋学校生活的原因

本课通过学生对前一段学校生活的回顾、体验和感受,与假期中一些心理变化相对比,在分析中帮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个人依恋学校生活的原因是归属感,从而认识人都有归属感,这是人正常的心理需求,从而为后面依恋班级、喜爱学校埋下了伏笔,也为学生对自己今后生活的集体产生热爱之情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此,该问题是一个解决本课其他问题的基础,也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掌握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其他问题。

②难点:使学生在认识学校对个人成长的作用的基础上,依恋班级、喜爱学校

学生虽然已有近七年的学校生活,但是在学校对个人成长的作用的认识上,只是一些感性的认识,要想让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理性的高度,还需要教师有理有据的引导和分析,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依恋班级、喜爱学校。所以,要能引导好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把这个问题列为本课的难点。 (4)分析教材:

第一课 大家之“家”

内容分析:

本课在课题下先有一句话说明“家”是指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班级和学校,这样就明确本课学生学习的范围。

第一课包括“我爱我‘家’”和“成长园地”两个主题。

主题一:我爱我“家” 本部分侧重分析个人依恋学校生活的原因,突出学校生活对愉悦学生精神的意义。本部分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家”的感觉

先引导学生回忆、体验寒假期间对学校的思念之情,引出问题;接着分析指出学生对学校的思念源自个人对群体的归属需要、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教材在第一层次中设置了两次体验。

第一次体验在P3上方,设置了两个问题:①寒假中,我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的思念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教材在P2设计了漫画1-1,通过两位同学在假期中的心情表述来带领学生一起去体验假期中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的思念之情;②开学了,回到学校的心情是怎样的?对学校、班级的感情与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教材针对第二个问题在P3运用了一篇学生的日记,来引导学生去体验,进而谈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的前后比较中,分析前后差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和明确人的归属感的含义,从而也找到第一次体验中的两个问题的答案。本层次教学建议:用好两幅漫画,可以让学生生动的表演出来,日记可以采取录音或找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从情感引入的目的。

第二次体验在P3下方,这次体验是基于前一次的基础上,在认识了人的归属感之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学校和班级的喜爱之情。在第二次体验中,设置了用亲身经历的事体会并描述自己对学校、班级的归属感,给学生设置了三种情况,并附有图1-3帮助学生回忆往日学校生活的情景,更好地去理解归属感。这里建议:教师可以用好体验二中设计,还可以根据学

校特有的活动多设置几种情况,如果学校有现成的图片资料,可以设计到课件中,更有利于学生去感受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

第二层次:校园生活写真

本层次利用活动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校、爱集体生活的情感。 教材设计了一段总结性文字和一个活动组成。教学中建议老师们: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提高对学校和班级的热爱,用课本上的文字来概括总结。活动中的①②教师可以根据时间长短选择其一。如果选用①可以选一些学生参与过的一些活动的图片,帮助学生回忆当时的快乐时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如果选择②可以分四人小组一起寻找校园生活的乐趣,分享同伴的快乐,分享快乐的源泉。教师可以提前印制好教材提供的图表,在课堂活动签发给学生,这样可以使活动目标更明确。

主题一:我爱我“家”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班级、学校这个“家”说起,带领学生发现、感受、分享“家”的感觉,从情感引入,再到情感的认识,离不开一个“情”字,所以教师在讲这一课时,一定要带着真诚的情感去启发和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提升思想的目标。

主题二:成长园地 本部分“成长的园地”主要从学习知识、培育品格、发展特长三个方面分析学校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地位。这一部分实际上是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技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学校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采取了先总后分的形式,教材首先用了一个自然段概括性的总结出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园地。然后从三个层次分别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分别说明。

本部分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校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

这一层次教材从学校教育教学具有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以及学校特有的环境、学生间的相互促进来加以说明。

教材P5第二自然段重点阐述了学校的性质和学校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P5采用了名言:“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来进一步说明。另外,还设置了一组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图片,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在学校生活中老师和同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本页最后,设置了讨论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分析自己在学校学习和在家中学习的不同。主要目的还是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在个人的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教学建议:层次一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相对困难些,所以,教师最好在课前对本班学生进行了解,选取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教学中加以利用,通过分析、说明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另外在使用讨论活动时,可以预先调查学生在假期中学习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在学校学习和在家中学习的不同,从而更便于引出层次一的观点。

第二层次:学校是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环境。

教材P6第一段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在自己良好性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采用了演绎法,先说明道理,然后又用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他的拳头为什么收回去了”这个事例所说明的意义,引导学生体验学校在培养学生个性品格方面的有利条件。本层次在教学中重点说明学校共同生活有利于学生社会化这个观点。教学中建议:教师可以用教材P6有上侧的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引入。另外,在运用教材中的事例时,可以再丰富些,也可以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上,更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在选材是一定要选择典型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

第三层次:学校是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的园地。

本层次主要说明了学校为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教材中用了一小段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