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是这样做教师的》有感

读《我是这样做教师的》有感

对于魏书生这一在教育界鼎鼎有名的代表人物,想必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并不陌生。其实在此之前“魏书生”三个字对我来说仅仅代表了一个符号,因为我并未去认真了解过他的生平与事迹,也并未看过他的作品,仅仅只是从他人口中听到过这一名字,当时也并未想过去真正“认识”一下这位教育大师,而转变的契机是缘于一次偶然。自从我工作以来,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我该怎样做好一名教师?也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我遇见了魏书生先生的《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看见书名,我就急迫地想了解一下我的前辈教师们是怎样做教师的,于是就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我的寒假读物,想来跟魏书生先生还是有缘的,无意之中就选择了这一本书。

翻开书页,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我只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价值的普通人,一个称职的教师,一个最幸福的教师”。魏书生的这句话让我深思,他将做人和做教师都考虑了进去,并且他把“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价值的普通人”写在成为“称职的教师”前面,的确任何一个教师在此基础上都是人,脱离“人”这一身份去谈“如何成为教师”都是不切实际的。那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有价值的普通人?对从事教师岗位的人来说,最基本的应该就是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了。魏书生把“称职的教师”写在了“最幸福的教师”前面,可见在他看来“称职的教师”显然是重要的基础,的确,“称职的教师”更有益于教育、国家,“幸福的教师”是相对更指向于教师个人的幸福感。我们说从事教师岗位的有三种职业心态,第一种是从业,即仅仅只是把教师这一工作

第1页 共6页

当成谋生的手段;第二种是敬业,即以崇敬的心态来对待教师这一工作,对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社会价值;第三种是乐业,即指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很大的兴趣,能产生一种幸福感和皈依感。而魏书生先生应该是怀着“乐业”的心态从事教师这一工作的,书里说“他不止一次说过:‘我属于愿意做教师的这一类人,在我看来,教师的工作尽管不乏清贫,而且颇多辛苦,但对于喜爱和热爱这一行业的人来说,他也自有吸引人之处’”,的确,“苦”与“乐”是相对的概念,并无绝对的标准,而在当今温饱无虞的情况下,所谓的苦乐更多只是人们一种心理上的感受。当然每个教师都不会只是纯粹的只抱有某一种心态,更多的是一种混合心态,而当前的我也正努力让自己“敬业”“乐业”的心态比重更大一些,千万不要让细碎的无聊的琐事磨光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情,至于如何去做到呢?我想千万不能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无所谓心态去面对每一天,那会消磨我的热情与意志,最终使我对教师这一岗位习惯性地失去兴趣。

书中提到了很多,有如何教书的,如何带班的,如何做教育演讲的,但这里我仅想谈谈他如何带班的一部分以及我的一些心得,因为我现在正深受如何带班之困惑,极想从这一困惑之苦中解脱出来。

“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这是魏书生在书里提出的他认为当班主任最根本的一条原则。

教育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而放在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这一方面,则是说班主任要“灵活应对,善于发现、

第2页 共6页

发挥学生本身的力量和智慧”,要善于借助学生的智慧去管理班级。通往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这个不管是形式上的不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管,即让学生自我管理。班级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级,是大家伙的班级。学生不是需要被班主任管理的对象,而是班主任最有力的管理助手,是这个班级的主人,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读到这一点,我想起了暑假培训时一位老师说的话:班主任管理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班级。当时我理解不了这句话,甚至在开始当班主任管理一个一年级班级的时候我更理解不了这句话,我想这句话只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我管理甚至管理他人的能力,而一年级却缺乏这样的能力。因为他们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去管理别人。但是当我发现我们学校的一位二年级的年轻教师可以把班级管理的井然有序时,比如学生可以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自觉地早读,自觉地完成打扫工作,我觉得很神奇,因为自觉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真的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他们需要老师时刻盯着,甚至有时候盯着都不能完成任务。但是那位年轻老师却做到了,她已经摸到了“管理班级”的门槛,而我还在门口徘徊,连门都看不见。那个时候我又开始思考那位老师说的话,他说的是对的,但是到底怎样去实行我还是一头雾水,直到看到魏书生先生写的:“班主任要敢于放手,要相信学生,学生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在练习中提高”,“每一个看似烦恼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个机会,提高学生能力的机会,考验班主任智慧的机会”,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我犯了一个大错:我不相信我的学生。或许一开始我是相信他们,给过他们机会的,但在一次次失败中我开始否认他们,觉得他们做不到,他们太小了,与其他们失败了我又重做还不如我亲力亲为,这样还比较省事,

第3页 共6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