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精品教案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体会诗歌思想感情,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学习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思想感情,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印度作家泰戈尔的《金色花》,诗人以细腻温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在变成金色花之后默默关怀母亲,回报母爱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要把视线转回国内,来看一位中国作家谱写的母爱颂歌——冰心的《荷叶·母亲》。 2.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中国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小说集《超人》等。她的创作最显文学功底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

柔而又略带忧愁的情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juàn)永,耐人寻味。 3.字词积累

蒂(dì) 姊妹(zǐ) 菡萏(hàn dàn) 徘徊(pái huái) ......攲斜(qī) 荫蔽(yīn bì) ...4.学生齐读课文

5.提问:标题中的荷叶与母亲是什么关系? 明确:比喻的关系,以荷叶喻母亲。

提问:文中还有其他的物和人构成了这样比喻的关系吗? 明确:红莲与“我”。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比喻手法的运用,以物喻人。 6.提问:第3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明确:做铺垫,将莲花与“我”紧密联系,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7.提问:阅读第4-8段,思考作者几次写到红莲?每一次看红莲时自然环境和红莲是什么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可从文中划出关键词或是关键句进行回答。 明确: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雨继续下 第四次 雨势并不减退 雨点不住地打着 繁杂的雨声 雷声作了 浓阴的天 大雨愈下愈大 红莲 开满了 亭亭地立着 左右攲斜 在大荷叶的不摇动了 覆盖下 心情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深深地受了散尽了 感动 8.提问:“我”为什么感动?请用文中的一段话来回答。

明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填空下的荫蔽?”

9.提问:最后一段中,“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明确:人生路上的困难、挫折。

10.提问:最后一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就如荷叶在雨中保护红莲一般,人生路上,只有母亲保护孩子度过种种坎坷磨难,这是作者对伟大母爱的深情赞颂。 11.小结:

《荷叶·母亲》采用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手法,将母亲比作荷叶,将自己比作红莲,通过描绘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感激和赞美之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常遇到困难和挫折,比如生病了,受伤了,考试考砸了,和同学闹矛盾了??这些就是我们“心中的雨点”,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们的妈妈在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帮助你们的,另外,同学们也要想一想,如果妈妈遇到了困难,你们又要如何去帮助妈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