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史

1

西方翻译简史

一 、西方翻译简史

1第一次翻译活动高潮(公元前3世纪)

罗马文学三大鼻祖之一的安德罗尼柯于公元前3世纪翻译的拉丁文版《奥德赛》被视为 西方翻译史上最早的译作。其后的一些大文学家们也都开始尝试用拉丁语翻译或改写希 腊戏剧作品,从而掀起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这一阶段的翻译活动将古希腊文 学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2第二次高潮(罗马帝国后期)

圣·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成为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 文学翻译同样重要的地位。

3第三次高潮(11-12世纪)

出现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西方翻译家把大批阿拉伯语作品译成拉丁语,在翻译史上留 下了重要的一页。

4第四次翻译活动高潮(文艺复兴时代晚期)

翻译活动已经深入到思想、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和 译作。英王詹姆士一世1611年命人翻译的英文钦定本《圣经》则标志着英国翻译的一 次飞跃。这部译着至今仍被奉为英语语言的经典之作,对英语语言和英国文学的发展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

5第五次次高潮( 17-20世纪)

这一时期的翻译比文艺复兴时期稍为逊色,但仍有大批西方文学名著被翻译出来,此时 东方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也开始被译成各国文字。

6第六次高潮(二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翻译的范 围随之大大扩展,科技和商业翻译日趋成熟。各种国内、国际翻译协会和团体的组建, 为集中翻译力量多出翻译精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对机器翻译的研究也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虽然 目前计算机翻译的质量远远不如人工翻译,但其速度却是人类无法比拟的,这无疑对人 工翻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未来的世纪里计算机到底能不能代替人脑还是个谜。

二、西方翻译理论和翻译活动、翻译名家 1最早的翻译家

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

1)翻译的定义(解释家和演说家---直译与意译) 2)意义(开创翻译的先河)

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和哲罗姆的“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之说;

奥古斯丁的《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召”和他的有关语言符号理论。

2

中世纪, 有波伊提乌的宁要“内容准确”,不要“风格优雅”的直译主张和译者应当放 弃主观判断权的客观主义观点;有但丁的“文学不可译”论。

文艺复兴时期,伊拉斯莫的不屈从神学权威、《圣经》翻译靠译者的语言知识和路德的 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的人文主义观点;

2各个时期的翻译家

多雷的译者必须理解原文内容、通晓两种语言、避免逐字对译、采用通俗形式、讲究译 作风格的\翻译五原则\

十七至十九世纪,有巴托的“作者是主人”(译者是仆人)、译文必须“不增不减不改” 的准确翻译理论;

德莱顿的“直译”、“意译”、“拟作”的翻译三分法和翻译是艺术的观点;

泰特勒的优秀译作的标准: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 属于同一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备的通顺“等翻译三原则,

施莱尔马赫的口译和笔译、文学翻译与机械性翻译的区分;

洪堡的语言决定世界观和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理论;有

阿诺德的“翻译荷马必须正确把握住荷马特征”的观点。在二十世纪,有费道罗夫的翻 译理论首先“需要从语言学方面来研究”、翻译理论由翻译史、翻译总论和翻译分论三 部分组成的观点;

雅克布逊的“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的三类别;

3

列维的“翻译应为使读者产生错觉”、“翻译是一种作决定的过程”和加切奇拉泽的 “翻译永远是原作艺术现实的反映”、“文艺翻译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文学翻译理论;

各个时期的翻译家以及主要观点

弗斯、卡特弗德的翻译在于“语言环境对等”的语言学翻译理论;有奈达的“等同的读 者反应”和“翻译即交际”的理论。

3西方主要翻译活动(圣经翻译)

(1)七十子文本 耶路撒冷托米勒二世请求72贤人翻译旧约。这些贤人云集埃及亚历 山大图书馆进行翻译。 这次翻译的圣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圣经版本。

(2)拉丁文圣经 圣杰罗米在公元3-4世纪之交完成的,采用大众化的语言,对于圣 经和基督教的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元1500年,印刷术被引入欧洲,拉丁版 圣经是第一本印刷完整的书籍。

(3)西方圣经翻译 詹姆斯版本 1611年 詹姆士国王 亲自指挥54名圣经专家翻译完 成的。这一英语版本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圣经版本。

三 古罗马帝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首先提出了“解释员”式的翻译和 “演说家”式的翻译,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常说的直译与意译。此为翻译原则之滥觞, 其后有中世纪但丁的“文学不可译”论、文艺复兴时期路德的“人文主义翻译”观、法 国多雷的“翻译五原则”、十七至十九世纪法国巴托的“准确翻译”论、英国德莱顿的 “翻译三分法”、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德国施莱尔马赫的“翻译区分论”、洪堡 的“语言哲学观”和“可译与不可译”理论、二十世纪苏联的费道罗夫、英国的卡特福 德、法国的穆南等的翻译语言学理论、美国雅可布逊的“翻译三分类”理论、苏联列维、 加切奇拉泽的文艺翻译理论、法国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的“释意”理论、美国奈达的 等效论以及英国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此外还有多元系统理论、翻 译综合法、文化构建理论、对比篇章语言学理论、功能翻译理论、翻译语用学理论、翻 译教学理论、翻译学理论等。下面简要介绍西方比较重要的翻译理论家的译论。

1. 西塞罗(Marcus Tulius Cicero, 106BC-43BC)

西塞罗是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和哲学家。他翻译过荷马的《奥德赛》以及柏拉图等古 希腊先哲的著作。在他之前的公元三世纪中叶安罗尼柯已将《奥德赛》译成拉丁文,这 大概是西方最早的译事。西塞罗则是西方最早的翻译理论家之一,但有关翻译的论述不 多,主要见于《论最优秀的演说家》(De optimo genere oratorum)和《论善与恶之 定义》(De finibus bonorum et malorum)这两本书中。

总体来看,他是个意译派或风格派。他说他自己的翻译就“保留了原语的总体风貌和感 染力”(I preserved the general style and force of the language)。译者不必逐

字死译,直译是缺乏技巧的表现。译文须符合译入语的习惯,这样才能打动译文读者。他还主张译作应当超过原作,这与我国当代翻译家许渊冲的翻译“竞赛论”和“优势 论”观点近似。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