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项目分析
3.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项目实施后,整理农用地25.11公顷,新增耕地4.67公顷,增加耕地比率为10.10%。符合《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XX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XX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南》鲁国土资发[2010]110号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特别是土地开发整理,符合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同时,该项目在保护林草植被、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均作出了相应规划,项目符合《农业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水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3.1.3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项目内地势高低不平,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难以保持长期稳定。荒草
8
地需开发整理为耕地以后,方可进行农业生产利用。项目区原有旱地及新增耕地完善好农业基础设施之后,才能提高灌溉能力,提高地力,使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得以克服,促进发展高产、高效生态农业。
3.2项目可行性分析
3.2.1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潜力分析
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主要为荒草地,部分来源于田坎的整理。通过对21.11公顷荒草地的开发及5.8公顷田坎的整理,新增耕地面积4.67公顷,新增耕地比例10.10%。
3.2.3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1)灌溉方式
项目区经开发整理以后,根据灌溉水源位置,结合以往的灌溉经验,本项目区灌溉方式,采用泵站提水、管道输水的灌溉模式。
2)灌溉设计保证率
项目区涉及XX市主要经济发展区域,以小麦、玉米等旱作物为主,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
3)需水量 a 灌溉制度
据项目区内作物种植现状和当地综合农业区划资料及当地群众的作物种植习惯、丰产经验及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考虑项目区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面的发展方向,确定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拟定灌溉制度时,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代表作物。
b 灌溉标准
项目区主要以旱作物为主,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 c作物耗水量
作物耗水量包括叶面蒸腾和颗间蒸发,与气候、土质、作物生长情况、产量、施肥等多种因素有关系,详见表3-1:
表3-1 主要作物生长期耗水量表
9
作物名称 小麦 夏玉米 全生育期 1/10-12/6 11/6-21/10 耗水量(m3/亩) 343 262 备注
d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
参照项目涉及村目前的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冬小麦、夏玉米等两种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根据《XX省低山丘陵区节水灌溉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XX省水利科学研究院,1994)、《农业节水模式研究与示范》(XX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2000年)、《低压管道灌溉》(XX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等有关低山丘陵区冬小麦和夏玉米灌溉制度的研究成果,结合本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区冬小麦和夏玉米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时的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见表3-2、表3-3)。
表3-2 冬小麦灌溉定额分析表
生育阶段 播种分苗 分苗越冬 越冬返青 返青拔节 拔节抽穗 抽穗成熟 全生育期 起止日期(月、日) 10.1~10.22 10.22~11.30 11.30~3.1 3.1~4.12 4.12~5.1 5.1~6.12 10.1~6.12 天数 21 38 91 43 18 42 253 需水量 (m/亩) 20 30 29 62 62 140 343 3有效降雨量 3(m/亩) 14.45 14.45 15.92 22.95 34.44 53.18 155.39 灌水定额 (m/亩) 5.55 15.55 13.08 39.05 27.5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