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答案

2.方案教案法最早是由(B )提出的。P212 A韦卡特 B克伯屈 C杜威 D皮亚杰

3.下列关于方案教案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B、C、D) A方案教案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有固定的计划和程式。P213

B在方案教案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始终处于多种形式的积极互动中。 C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D方案教案强调孩子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研究方案。

4.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方案活动有哪些特点(A、B、C)。P225 A.创造性的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

B.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 C.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 D.将课程看作是一系列活动的菜单

5.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是(A、B、D)。P204 A.指导者 B.观察者

C.训练者 D.儿童的榜样

6.“ECCD”词汇的出现说明了( A )的趋势。P246 A.保育和教育相结合 B.反偏见课程的出现 C.课程全纳化

D.课程多元文化化

7.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B、C、D)。 A. 光谱方案P140

B.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P189 C.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P221

D. 海伊斯科普课程P206

8.构成DI直接教案模式的来源不包括( C )。P200

A. 行为主义理论

B. 对课堂资源运用的逻辑分析 C. 自发冲动、活动和个体自由

D. 对概念和任务的逻辑分析 三、名词解释

1、感官训练 P203 2、五指活动课程P231 3、DI直接教案模式P199 4、课程全纳化 P246

5、张雪门“行为课程”P234 四、简答题

1.简述国外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P242-249

(1)课程多元文化化; (2)保育和教育相整合; (3)课程全纳化; (4)课程综合化;

5 / 7

(5)课程个性化;

(6)课程科技化和信息化。

2.简述蒙台梭利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P202-204

(1)目标:以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衡发展的人格为目标。

(2)内容:教育内容由4个方面组成: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蒙台梭利教具、对儿童进行观察和引导等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

(3)方法: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教案法的主要特点,旨在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训练,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教师的作用:观察者,指导者,为儿童提供榜样。 3.简述方案教案包括哪些操作步骤?

P213-216

方案教案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式,一切应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灵活地确定活动的操作步骤。一般而言,方案教案可以包括以下3个步骤:

(1)方案的起始阶段:包括方案教案主题的选择;方案教案主题网络的编制。

(2)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在方案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双方始终处于积极互动状态之中,多种类型的活动保证了这种互动。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案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方案活动的总结阶段:回顾儿童在方案活动进行过程中运用过的技巧、策略以及儿童的探索过程。

4.简述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教师的作用。

P193-194

5.方案教案主题的选择需遵循哪些原则?

P213

6.简述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P206-210

7.如何评价蒙台索利课程模式?

P204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结合实际,谈谈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1)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特征:方案活动是瑞吉欧教育体系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儿童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形式与教师一起合作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类方案活动可以起始于儿童,也可以由教师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发起。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 ②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 ③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

(2)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者和指导者。

(3)结合实际讨论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瑞吉欧的启示。 2.试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P249-262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6 / 7

(1)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2)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案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案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3)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实验性课程。

(4)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2)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3)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4)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5)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7 / 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