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凡生--家族企业的激励制度

梦。当我们梦想成真的那一天,谁第一个做的这个梦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走到了希望的那种生活——人间天堂。

第十三讲 股权变革的艺术和细节(上)

股权变革不仅仅是生意而且是艺术,失去的是自私和狭隘,得到的是人性的升华。企业家要明白已经不是在给自己干,是给社会干和别人干。只有用这样的心态,才能真正让股权变革的行为变成一种伟大的艺术,而不是一种小商贩的斤斤计较。

一、给多少合适

1.满足甚至震惊是目标,不和干活的人过多讨价还价

合适在于企业家的心中,真理在你心中,不在你手中,让掌柜和伙计都感觉到震惊,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效果是最好的。

2.二种文化的选择:关于5千万利润分配的故事

给多少,不是一个数量的概念,而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在一种文化下是创举,而在另外一种文化下是犯罪,比如伊斯兰教可以娶三四个老婆,娶的越多,越证明他有社会地位和能力,而在中国、美国,就是重婚罪,这是文化的概念。

比如公司有5000万利润,我占50%的股,我就可以把2500万利润拿去,这在资本经济、在工业化社会的道德规范下毫无问题,这是理所应当的,而如果用知识经济的角度来判断,这2500万是你一个创造的吗?你拿走这2500万,对得起那些员工吗?用什么样的文化角度来做这件事,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3.给的矛盾——我最常听到的声音 ?都给了,企业怎样发展?

那不给企业又怎么发展?如果当年慧聪不给,企业不会发展到现在。不是全给,也不是不给,而是要给出艺术,达到双赢。

?没利润,怎样给? 有些人以没利润找借口,没有利润企业怎么办起来的?没利润的问题不是我解决的,也不是知识经济解决的,是你自己解决的。找出没利润的原因,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然后解决,如果真没利润,只有面临转行。

?我的家人不想给

有些人说是家人不想给,如果自己就这个事也做不了主,那企业就根本办不起来。 ?我的心里不平衡

有些人说给了自己心理不平衡,由于自己的文化选择和背景是不对的。

二、给什么人

1.功臣——你过去需要的人 ?对历史的认可,还帐是道德 ?功臣不稳,新臣难安 ?功臣生活不能有难

家族企业是以亲情为基点发展起来的,不管他跟你有没有血缘关系,在实行股份制时,首先要想到的是他们,因为企业创业生涯最开始、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是他跟你们走在一起,很多功臣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变为能臣时,公司对他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乔致庸的大掌柜顾先生,年老昏庸,犯了大错误,公司完全可以辞掉他,但为什么还要给他呢?对功臣一定要给,功臣不稳、新臣难安。另外,功臣的生活不能有困难,因为这影响公司的形象。

当时我对一起创业的同事说:他们可以犯的错误你们不能犯,他们干的事情你们不能干。

功臣的问题必须解决,不解决功臣的问题可以说是忘恩负义、势利小人。

第十四讲 股权变革的艺术和细节(下)

2.骨干——你现在需要的人 ?给的高兴和满意

?给的留住人,要有方法 ?给现在,也给未来

让他们有工作的积极性,有热情,只要有一分希望他们会把公司做大,挣更多的钱,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骨干是最容易给的,因为骨干今天就帮你挣钱。

3.苗子——你未来需要的人

?不可多给,让他知道你重视他 ?让他知道他的能力业绩还不够

?成功率不能要求太高,有三成已不错了。

苗子很重要,但给苗子的风险非常大,因为你认为他是苗子,而他不是,或者是关键时刻要用他时找不着人,只能白给了。个人认为给100人,能留住30个左右就足够了。适当的给一部分,让他们感觉到你很重视他们,把这个变成一种激励是最重要的。

三、怎样给

1.保密

期权是一种收入,在任何一个公司,工资不能公开,所以给的原则一定是保密,就是说给苗子,也要私下给。

2.严格的法律手续及相关规定

在给的时候要签协议,如果违反任何一条,都可以取消资格。慧聪这么多年,有一两百人离开公司,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发生过什么纠纷。

3.给亲人的原则 ?按职务贡献给

?多给的从你自己的部分给

亲人还是要按照职务贡献给,不能搞特殊,如果确实想多给一点,那多给的部分从你自己的那部分中拿出,让其他人没有异议。

4.按小人设计规则(某技术负责人的故事)

前年,公司请进一个高级技术人员,该人以前在慧聪工作过两年,然后去美国读书,刚回来,公司就给他100万股权,打算分两年兑现,还在紫竹花园给了一套200多平米的房子。然而,他把慧聪当做跳板,到其他企业找工作,最后跳槽到竞争对手那。当他要走时,正好干满一年,要求那50万股权,因为当初比较信任他,在合同中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做规定,所以就白给了50万。因此大家一定记住,设计的所有制度要谨防小人。

5.离开怎么办? ?劳动股分制时期

①没投钱的人——走了什么都没有 ②投钱的人——退回本金 ?引进风投后的投资人 ①三年内走——还本金 ②三年后走——三倍回收

?公司上市后股权的处理原则 ①新来的人有条件授与 ②条件内的可以带走

6.给钱还是给股

?公司做大了上层要股,新来的员工给钱 ?现在的“钱、股”双重激励制度 比如100万利润,总经理的年薪对应10万,然后规定,每年的利润增长额不得低于15%,先签3年的合同,做完一年,再续签后面3年,超过的部分,50%作为利润中心的劳动分红,这个分红主要针对总经理和下面的部门经理,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拿不到多少股权和期权,而他们又需要钱。根据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平均利润增长为8%到9%,资本回报率为10%,而他们让我的利润每年增长15%,已经完成了资本市场对他们的高标准要求,超过的部分是因为他的辛勤劳动、聪明、能干,创造而得到的,所以超过的部分,分出一半来奖励给他。

对于进公司一两年的员工,他们急需钱,而股票兑现太慢,所以公司实行利润中心3年滚动分红的制度,直接考核、直接奖励。

四、企业组织结构对股权变革的影响

1.三线一地的结构—— 一般家族企业,这类企业股权变革的规模作用不大

三线指研发、生产、市场和品牌。现在家族企业承接的基本上是三线一地的结构,也就是生产、研发、市场推广都在一个城市,那么这类企业股权变革的规模作用不大。

2.三线多元的结构——跨国公司

家族企业组织结构应该瞄着跨国公司,走向矩阵式管理的大企业结构。例如耐克鞋,研发在全世界科技最发达的地方,市场在全世界所有卖东西最贵、消费水准最好的城市,生产集中在中国,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方,研发和市场品牌是分开的,它可以在全世界有效地配置资源,这就叫大公司的管理结构。

所以,小企业从一地管理变成异地管理,从直接管理变成间接管理时,这种创业制度才有价值,因为这种创业制度的运用,会让你的大企业结构变得稳定、变得更有激励作用。

3.做大的本质挑战——间接的看不见的管理 慧聪的劳动股份制保证了公司的稳定,但是从一开始生产销售品牌都在一个城市,比如南京,虽然用慧聪的名字,但是它自己也出着家电刊、IT刊和汽车刊。慧聪当时是靠劳动股份制这种精神和文化管理,把许多小公司集中在一起。所以,间接的看不见的管理是企业做大的本质挑战。

五、慧聪创业初期为什么出叛将

1.组织结构原因

?一城、一刊、一展;

?生产、销售、品牌都在一城,增加值不高; ?集团增值不够,个人当小老板反而合算。

慧聪初期,没有积极地把我的创业制度跟管理制度对接,只用扶植小麻雀的方法,飞起一群麻雀,多数跟你飞着走,但总有飞出去的。因此,在创业过程中一定要做出大公司的结构和体系,让你的创业制度能够跟创业这种股权授予产生一个关联关系。

2.知识经济不是万能的

?企业想做大做强,不做一定不行,做也未必行。

?君子予以义,小人予以利,都是小人的起点,企业领袖要有君子的风度。 ?组织结构保证规模扩大的更优产出,否则给股也未必行。

六、慧聪产品与组织结构变革对激励的影响

1.从一城一刊到一行一刊 ?广电、安防的崛起 ?汽车、家电的整合 ?印刷发行的统一

?从各自做网到网络统一

2.完成了国内资源配置的优化组织 ?产品技术、管理中心在北京 ?品牌市场在重点城市 ?销售在全国

3.使规模有了更好收益 ?同样事比别人挣得多 ?同样的事别人无法干

第十五讲 家族企业的资本革命(上)

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引进家族外的投资(新的家族或公共基金等),使家族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社会化特征,使企业在规模、管理上迈入新的高度。这一行为被定义为家族企业的资本革命。

一、资本革命的几个基本概念

1.投资与贷款的区别 ?占股不占股的区别

投资是最贵的,进来的钱要分股份,而贷款不占股份; ?赔偿的顺序

当企业破产清偿时,先还贷款后还投资,这是投资与贷款的最大区别; ?风险与收益

投资的风险大于贷款,但投资的收益如果成功,就会高于贷款,所以到底要投资,还是要贷款,要根据自己公司情况而定。

2.资本革命的几个方式(我曾经历的) ?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西方知识经济不断发展而带来的一种新的资本进入方式,在风险投资中最重要的是对人投资、对未来投资,风险投资不需要抵押,如果有好的方案,就可以接受别人的投资,而且投钱占小头不参与管理。

风险投资的种类: ①天使投资

蒋锡培,远东电缆的老总,他发现有一个80后很漂亮,就给她投钱,结果投完钱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天使投资,他很像天使,看你漂亮就投钱,至于是真漂亮假漂亮,他只凭一看一研究,这个时候他对项目的研究,更多的是源自于投资人的一种感觉,和投资人本身的知识,对数量分析是不重要的。

②风投的二轮、三轮?? 如果天使投资成功后,就是风投的二轮、三轮,准备把你包装上市,或者不能包装上市,也要把你卖给上市公司。

③上市前融资

融资往往是为了上市前拿到一笔钱,使自己的准备金、资金更充足,引进战略伙伴,让自己在IPO的时候,具有更好的价格。

?融资引进战略伙伴

当时慧聪引进的是IDG,因为我们是商务信息服务商,而IDG是全球最大的商务信息服务商,既得到投资,又学到管理,而且也得到他们的名气。慧聪上市后,与某家美国公司也曾有过想成为战略伙伴的想法,但失败了。

二、我的资本历程与总结

1.创业时的员工集资:初时共5人 ?集住人心,有了创业的钱

?制度是我们的希望——劳动股份制

2.劳动股份制的改造

?接风投,准备上市前的战略变化 ?分级投入,投一、送二 ?变分红股为创业股

原来劳动股份制是身股和银股,员工分七成你分三成,但是企业员工不能传承,他离开就没了,不利于公司的稳定。所以,在接受风投之前,要把劳动股份制变成一个创业制度,让那些员工不仅仅有身股,要把拥有身股的一大批资深经理变成拥有银股,这就是艺术。

在引进IDG之前,允许公司一百多人可以认购我的股份,当时公司净资产是两千万,就算两千万股,认购我的股份叫做买一送二,买一块钱再送两块钱的股,如果三年之内离开,退回本金,如果三年之内公司没上市,离开公司时用三倍赎回。如果公司上市后离开,你的股权变成上市公司的股权,带走股权不赎回。这就解决了变分红股为创业股的机制。

3.接受IDG风险投资 ?1994年投资未成的原因

1994年IDG想投资慧聪时,我认为拿风险投资就得上市,当时中国的资本市场,对外不开放,A股不让上市,拿投资没什么作用,再说公司也不缺钱。如果缺钱我也愿意贷款,决不愿意拿投资。

? 1998年WTO的推进与改变

1998年,中国加入WTO将成为现实,慧聪可以在境外上市,公司决定接受IDG的风险投资。在接受IDG风险投资之前,我们对公司做股份制改造。让公司的一百多员工拥有公司的创业股,IDG一进来它就溢价,溢价就代表着股份越值钱。

?20%的2600万当时最大,一年后的一千万美金总结

IDG当时只占20%的股份,不参与管理,让我们报价,因为不清楚自己公司的价值,只报了两千六百万,他们很爽快地同意了。据了解,当时我们公司是全国拿到风险投资最大的,而且是溢价最高的,拿到这些钱以后,公司相继做了很多项目,十一个月以后,其实我整体的8%,拿进了一千万美金,仔细一算,我们亏了,前面就卖便宜了。所以希望下一代不走同样的路。

第十六讲 家族企业的资本革命(中)

4.慧聪美国某公司战略合并构想的失败 ? 合作的目的与评价:内外贸结合

我们公司做互联网上的内贸,它们做互联网上的外贸,两者结合起来,其实这个做法是很好的。

?由港转美的想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