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双棱镜干涉测波长及楔角实验讲义

实验12 双棱镜干涉测激光波长

实验目的

1.理解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原理。 2.掌握光学系统共轴等高调节方法。

3.通过双棱镜干涉法测量激光波长及双棱镜楔角。 预习要点

1.理解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原理,光学系统组成、理解双棱镜楔角测量原理、方法,了解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2.掌握光学系统共轴等高调节方法和原则。

3.初步分析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

(一)菲涅尔双棱镜的结构

图12.1是菲涅尔双棱镜结构图。其结构是将一块平板玻璃的上表面加工成两楔形,两端与棱脊垂直,楔角较小,一般小于1度。当单色光照射棱镜表面时,经其折射后形成两束光波频率相同,相位差不随时间变化的光,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内,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棱脊

端面

楔角

图 12.1 菲涅尔双棱镜结构图

(二)菲涅尔双棱镜干涉

如图12.2所示,若置单色光源S于双棱镜的正前方,则从S射来的光束通过双棱镜的折射后,变为两束相重叠的光,这两束光仿佛是从光源S的两个虚像S1和S2射出的一样。由于S1和S2是两个相干光源,所以若在两束光相重叠的区域内放置一个屏,即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图 12.2 双棱镜干涉原理

设虚光源S1和S2的距离是a,l是虚光源到屏的距离。令P为屏上任意一点,R1和R2分别为从S1和S2到P点的距离,则从S1和S2发出的光线到达P点得光程差是:

△L= R2- R1 (12.1)

令N1和N2分别为S1和S2在屏上的投影,O为N1N2的中点,并设OP=x,则从△S1N1P及△S2N2P得:

aR12?l2?(x?)2 (12.2)

2aR22?l2?(x?)2 (12.3)

2两式相减得:R22?R12?2ax (R2?R1)(R2?R1)?2ax 即: ?L?2l?2ax

?L?根据干涉条件:

ax (12.4) l?k?(k?0,?1,?2???)??L??2k?1?(k?0,?1,?2???)??2由上式可知,两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是:

明纹暗纹 (12.5)

?x?la? ???x (12.6) al因此,只要测得干涉条纹的间距△x,两虚光源间距a,以及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l,

就可以测得单色光的波长?。

(三)测量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

a是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因而不能用直接的比较方法测得,但它们相当于两个发光点,它们之间的距离可用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测量,通常采用共轭法。

由图12.3可得,a为两虚光源时间的距离。如果物屏与像屏的距离 l 保持不变且大于4倍透镜焦距,移动辅助透镜,在屏上可获得一大、一小两次清晰的像(两个虚光源的像),分别用d1和d2代表两次成像时两虚光源的间距,则:

a?d1?d2 (12.8)

图 12.3 共轭法成像光路

(四)双棱镜楔角的测量(拓展)

双棱镜楔角测量原理如图12.4所示,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简化光路图又不失一般性,这里选取两条特殊光线。图中S为光源,S1 为其中一虚光源,光源到棱镜的距离以L表示。设棱镜的楔角为? ,平行出射光线的入射角为?,由于L?a/2,入射角?很小,因此:???????????????

sin???n? (12.9) sin??由于楔角很小,因此虚光源S1到光源S的距离可表示为:

S1

a/2 S L ? ??图 12.4 双棱镜楔角测量原理

a?tg(???)L?(???)L 2a?2(???)L?2(n?1)?L (12.10)

??a (12.11)

2(n?1)L因此只要知道玻璃棱镜的折射率n,测出光源到棱镜的距离L,及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即可通过(12.11)式求得楔角?。 实验仪器

光具座、激光器、扩束镜、狭缝、双棱镜、测微目镜、凸透镜。

实验内容

1.激光波长的测量。

(1)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调整各元件同轴等高。

(2)利用观察屏,观察干涉条纹,调整棱镜至干涉条纹成垂直状态。

(3)缓慢调节观察屏与双棱镜间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疏密程度的变化规律。

(4 )仔细调节可调狭缝的缝宽和狭缝的倾角,调节测微目镜的目镜至十字叉丝清晰,直至通过测微目镜能看到20条左右清晰的干涉条纹。

(5)固定狭缝、双棱镜与测微目镜的位置,记下光源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用测微目镜测量干涉条纹的宽度,可测出n条(10~20条)干涉条纹的间距,再除以n,即得Δx 。数据记入表12.1。

(6)用观察屏代替测微目镜,借助辅助透镜,根据透镜共轭法成像原理,仔细调节辅助透镜至在观察屏上能看到两次狭缝像。

(7)保持狭缝与双棱镜原来的位置不变(问:为什么不许动?移动测微目镜可否?),在双棱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