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复习表

中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时代背景 时特征(面临的间 问题) 巩固统一 秦维护统治 朝 西汉初,郡国并存(郡县制西与封国制并汉 存 )王国威胁中央 维护国家统一,稳定 唐 朝 形成、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郡县制 形成、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焚书坑儒 汉武帝以尚书令、侍中等内朝官职 参与国家大事,以削弱外朝丞相权力。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集中行政权,削弱宰相权力: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一是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 作用 皇权至上、官员任命 ;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 削弱了相权、封国;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 建立 特点 巩固 完善科举制 加强中央集权 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分散、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有利于集思 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完善 性。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重大创造。 分散、削弱地方权力,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分散、削弱宰相的权力,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相互牵制,三司官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加加强 强了皇帝的专制集权和封建统治。 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北宋 军事: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财政: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都由中央掌控 蒙古族统治;行省制 疆域广大 元 朝 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权力渐大。 (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加强 1

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封建制度衰落 元朝时宰相权力过大,明威胁皇权 朝 废行省、设三司 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 废除中书省、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e ha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内阁 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存 军机处 废丞相、分权,中央机构互相抗衡,便于皇帝控制 君权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衰落 满族统治 清议政王大朝 臣会议制约皇权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负责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这不仅提高行政效率,且将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君主专制推向顶峰 概念:

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皇位终身制,世袭制,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绝对服从中央。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怎样?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分割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积极?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③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

(1)皇权至上原则;(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5)宣扬“君权神授”;(6)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

(3)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