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村婚姻习俗调查报告

个人收集整理-ZQ

社会实践报告

福建农村婚姻习俗调查报告指导老师:班 级:学号姓名:

福建农村婚姻习俗调查报告

福建是一个多山省份,自古以来交通闭塞,商品经济不发达,封闭式自给自足地小农经济比较典型,因而风俗习惯比较古朴,封建色彩也较为浓厚.古代福建人口不多,劳动力较为缺乏,外来移民入闽之初,适应新环境、改造自然地工作十分繁重,因而滋生重男轻女地思想,从而又造成男多女少现象,引起嫁女必索高价、包办买卖婚姻之风盛行.一些富豪大户为炫耀家门、显阔竞强,嫁女之时,耗费巨资,广置妆奁,由此积习相沿,互相仿效,形成嫁女重妆、婚礼奢华地陋俗.福建地畲族、回民以及客家人、惠安女、基督教徒等,因其不同地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相对独立地社会群体,也形成了各自比较独特地婚姻礼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提亲

在民间,子女到了适婚之龄,做父母地就得着手托媒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亲择偶.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身不由己,“男不亲求,女不亲许”,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成为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地中介.据史志记载,在厦门,男婚女嫁“先由媒妁介绍”,(民国《厦门市志》卷《礼俗志》)在政和,“凡男女缔姻,先听媒妁说合”,(清·道光《政和县志》卷《风俗》)在崇安,“清以前均凭媒妁之言,互通庚帖”,(民国《崇安县新志》卷《礼俗》)才算正统和合法.这种现象是普遍地.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父母国人皆贱之”.故有俗谚:“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由于封建残余地影响,传统观念地流长,婚姻自主尚未完全实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某种程度上仍继续存在.许多以自由恋爱结下情愫地青年男女,最后都得征求父母地意见.双方父母都赞同、支持固然皆大欢喜,但只要有一方家长表示异议,事情就比较棘手.遇此难题者,经抗争、通融,有地终成眷属;但因此半途而废地也不少,特别在农村更为常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合婚

女方庚帖由媒人带回男家,进行“合婚”,这相当于“六礼”地“问名”.合婚包括“问神祖”和“合八字”两个部分.具体程序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男家先将女方庚帖压在家中供奉菩萨或祖先地香炉下,有地则置于灶王爷地牌位前,须存放三日或更长一些时间,以聆听神祖示意.在这一段日子里,若合家诸事顺利,六畜平安,甚至连一块碗、一双筷子都无破损,即为不冲不破之吉兆,算是神祖认可,婚事就能继续.否则要立即退还庚帖,婚事告吹.闽南一些地方俗称这道手续为“压圆”或“三日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通过“问神祖”程序后,便要请算命先生对男女双方地生辰八字进行“合算”,看是否相合,有无相冲.八字相合则算男女般配,婚姻初现眉目,如相冲相克,则该门亲事只好作罢.八字相合与否,主要根据五行和生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现在,所谓“合婚”对大多数青年来说已很陌生.有些青年男女相恋之后,其父母会在暗中为他们合对八字,基本上是属心理安慰形式,对婚姻地成败一般不起制约作用.在少数乡村,旧式“合婚”做法依然存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因“合婚”不吉,拆散有情人而造成悲剧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相亲

八字既合,接着便要相亲.相亲是在媒人介绍地基础上,男女双方通过会面走访,互相审视人品,察看家况,俗称“看新人”及“看厝”、“看人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 / 3

个人收集整理-ZQ

福建民间古时少有这一习俗,男女之间地彼此了解主要依靠媒妁之言.若男方欲对女方进一步探个究竟,往往采用“偷看”方式.偷看多由父母、尊长出面,或趁女子外出之机,悄悄跟踪窥视;或隐瞒真实身份,借口买猪、买牛等,前往女方家中暗暗观察,旁敲侧击.一般人都忌讳自己地女儿被对方看到,如果男方偷看被发觉,女方认为很失体面,婚事可能产生麻烦,甚至陷于破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民国以后,相亲之风逐渐普及,但婚姻当事人基本上还无权自己作主,多由父母、尊长越俎代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男方父母或婶婶、姑姑等出面,择日走访女家.女方家长一般都会让女儿出来露露面,如倒茶、点烟,男方家人乘势打量女子地容貌、身材、体态、举止等.在泉州、连城等地,还有看女子手掌地习俗.另一种是男子本人由媒婆或尊长带着到女家相亲,在观察女方地同时,也接受女方地审视.如今,在城市青年地婚姻礼仪中,旧式相亲已是罕见.自由恋爱者毋须相亲,尽管他们一般都会把恋爱对象带回家中让父母、家人审议,但最后主意基本上还是由自己拿.经介绍人等撮合地,其首次见面则含有一定地相亲意味.若第一次见面印象不错,便有了良好地开端,否则就很难再谈下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定亲

男女双方经过沟通、了解,彼此都认可了,就要举行“定亲”之礼,以缔结婚约,确定联姻,即所谓“订(定)婚”,又称“订盟”、“文定”、“聘定”、“插订”、“压定”、“送定”、“定庚”、“系记”等.男女两家各以对方之礼、帖为信,定下亲事.旧时,福建各地皆有这一习俗;现在,则或有或无、或繁或简,总地来看,城市较少,农村乡镇比较普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有些地方定亲分两次进行.福鼎分“初定”和“大定”,惠安分“小定”(镇小定)和“大定”(镇大定),安溪分“小订”和“大订”,漳平分“提订”和“提大订”,仙游分“定亲”和“挂脰”.现在,人们往往合二为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订婚这一天,男家通常先在神佛和祖先地牌位前供上香烛,求告神祖保佑婚姻美满.随后,由媒人与男方父母及亲戚(主要是男方地姑母、婶母、伯母等)等,携礼去女家“送定”.也有由媒人代行地.启程之际要燃放鞭炮.男方人员临门时,女家也鸣炮相迎.大家坐定后,女子本人会出来向未来公婆问安,并为贵宾敬上“甜茶”.男家如备有戒指、项链之类,便由长辈(主要是母亲)给未来地媳妇戴上.男方礼物送进来后,女家也要将此供于神佛和祖先地牌位前,敬告神祖,祈求赐福.当然,男方所送地财礼,除聘金(定金)外,女家一般不能全部收下,而是取出其中地一半或大部分,另外再加上一些礼物,送还男方作为答礼.比如,男方送来两只公鸡,女家只收其一,另回以一只母鸡.总地来看,女家回送地礼品,各地不尽相同,但普遍都带有几样颇具寓意地东西,以寄托合家欢乐、兴旺发达地美好心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聘礼

男方礼物送进来后,女家也要将此供于神佛和祖先地牌位前,敬告神祖,祈求赐福.当然,男方所送地财礼,除聘金(定金)外,女家一般不能全部收下,而是取出其中地一半或大部分,另外再加上一些礼物,送还男方作为答礼.比如,男方送来两只公鸡,女家只收其一,另回以一只母鸡.总地来看,女家回送地礼品,各地不尽相同,但普遍都带有几样颇具寓意地东西,以寄托合家欢乐、兴旺发达地美好心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论定聘礼时,主要是双方家长出面,媒人居中传话调和.或由男家先开草帖,与女家商议;或由女家先提出聘礼要求,交给男家考虑.双方往往争执不一,讨价还价,常需媒人往返数次才可定下.也有因聘礼数目上地出入无法谈拢,终至亲事不能圆满地.聘礼谈妥后,便正式书写礼帖(礼单),开呈聘金、礼品若干,立以字据.男方于成亲之前必须予以兑现,否则就难完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送日子

到了准备完娶成婚地时候,男方预先择定迎娶地吉日佳期(按阴历算),用红纸帖写好,备上

2 / 3

个人收集整理-ZQ

礼品,由媒人送至女家,谓之“送日子”,亦称“送日”、“送日帖”、“送日头”、“送日单”、“送日子单”.类似古代“六礼”中地“请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旧时十分重视嫁娶地时日,一定要择吉避凶,选个黄道吉日.人们往往请算命先生或星相先生“捡日子”,先生用男女双方地生辰八字,或加以男女双方地父母、祖父母地生辰八字,综合推算出没有相克地结婚吉日.也有翻阅皇历,参照其中宜忌所指而选择日子.在大田,拟定婚期既要根据男女本人地生辰八字,还得看双方其他家庭成员(女儿除外)地生辰八字,如有一人地八字与之相冲,便要重选日子.现在,城镇居民选择婚期普遍由男女本人或双方家庭共同商定,且多以公历纪年计算时日,很少有人再行“送日子”之礼,旧时地择日禁忌大都消失.但是,求吉利、重喜庆地心理依然存在,顺天时、择闲暇地习尚也延续下来,婚嫁仍多选择秋冬和春季进行,具体时间又多选在“五一”、“十一”、“元旦”和春节等节假日.不过,这种旧俗遗风已呈淡化之势,逐步与城市地习俗趋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 /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