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00266《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答案请百度搜 自考一点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

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麦独孤 B.弗洛伊德 C.华生 D.奥尔波特 2.宗教属于影响社会化因素的

A.文化因素 B.家庭因素 C.同辈群体因素 D.大众传媒因素 3.人的本性不大可能改变,提出此观点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歌德

4.根据科尔伯格的划分,以对奖赏的期待为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人处于 A.前世俗水平 B.世俗水平 C.后世俗水平 D.超世俗水平 5.获得基本信任与克服不信任的阶段是

A.婴儿期 B.童年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6.“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施报观的 A.情感性 B.延迟性 C.区别性 D.增量性 7.“学无止境”说明人经过基本社会化后还要

A.再社会化 B.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8.强调外界对人动机的影响的理论是

A.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论 C.本能论 D.归因理论 9.总加量表法的创立者是

A.奥斯古德 B.李克特 C.苏西 D.塔南鲍姆 10.态度改变过程中,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的阶段是

A.服从阶段 B.顺从阶段 C.同化阶段 D.内化阶段 11.信息传播者有选择性地将信息传播给有关的人,这种沟通形式是 A.单线形式 B.流言形式 C.偶然形式 D.集束形式 12.以沟通参与者的位置来划分,可以将沟通划分成

第 1 页

A.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B.单向沟通、双向沟通、多向沟通 C.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 D.正式渠道沟通和非正式渠道沟通 13.群体的纵向结构不包括

A.分工制度 B.行为制度 C.分配制度 D.等级制度 14.凝聚力体现了

A.群体成员的相互依赖 B.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 C.成员对群体的情绪体验 D.群体成员的分工合作

15.根据群体成员对群体所持的态度和情感可以将群体划分为 A.参照群体和隶属群体 B.志愿群体和非志愿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16.观察法包括

A.完全参与观察 B.结构性观察 C.半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E.无结构观察

17.影响样本代表性的因素有

A.抽样方法的选择 B.抽样成本的大小 C.对总体的界定与了解 D.总体异质性大小 E.样本量的大小

18.降低被试倾向性对研究的影响可以采用

A.不透露被试的个人信息 B.伪装因变量的测量 C.让被试觉得自己是实验者 D.采用非强迫性测量方法 E.将实验情境规范化、同一化

19.下列学者中继承了柏拉图理想主义观点的有

A.歌德 B.霍布斯 C.卢梭 D.康德 E.马基雅维里 20.进行社会教化的方式有

A.学校教育 B.监狱改造 C.社会习俗的影响 D.劳动教养 E.传播媒介的影响

21.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

A.慈善 B.救灾 C.捐款 D.分享 E.自我牺牲 22.亲合与依赖的区别在于

A.只有依赖表现出对他人存在的需要 B.依赖对他人心理需要的程度更低 C.亲合对他人心理需要的程度更高 D.依赖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E.亲合动机维持终生

23.产生“旁观者效果”的原因有

A.他人在场对行为产生起到抑制作用 B.责任分散

C.人数太少 D.旁观者相互间产生“不管”的暗示 E.他人的冷漠使人产生情境不危急的错觉 24.态度的测量方法有

A.量表法 B.问卷法 C.投射法 D.行为观察法 E.生理反应法 25.愤怒可以表现为

A.面部肌肉的变化 B.语速的变化 C.语音的变化 D.音量的变化

第 2 页

E.姿势的变化

26.导致目光接触的社会意义改变的因素包括 A.凝视时间的长短 B.凝视的强度 C.凝视时间的选择 D.凝视的位置 E.凝视的方向

27.威廉·詹姆士将自我分为

A.本我 B.超我 C.纯粹自我 D.经验自我 E.镜中我 28.对应推论说的提出者有

A.海德 B.琼斯 C.凯利 D.韦纳 E.戴维斯 29.下列情况中容易产生集群行为的情况有

A.周末大量人群聚集在广场 B.观看电影时影院失火 C.新旧观念冲突的时期 D.权利斗争 E.闹市区值班交警未能坚守岗位,交通拥堵 30.孙本文将暗示分为

A.他人暗示 B.直接暗示 C.间接暗示 D.自我暗示 E.反暗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1.角色内冲突 32.个体内化 33.晕轮效应 34.一致性信息

35.“挫折——侵犯”假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6.简述恐慌及其特征。

37.简述缘及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社会功能。 38.简述社会认知及其特征。

39.简述家庭在社会化中起重要作用的原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0.试述动机的强化理论与班杜拉的自我强化论。 41.试述归因偏差产生的原因。

第 3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