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五四制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6-2017学年六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30分),卷II为非选择题(40分),满分70分。把卷I、II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卷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2.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金钱豹捕食小兔的事实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够生长

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生活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些俗语反映了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时必须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C.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D.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6.为掌握我市水产养殖的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南海、泽库、侯家等地,考察、了解养殖场情况并走访养殖人员。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7.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

A.调查某地区人口的性别比例 B.水污染抽样调查

C.森林资源调查 D. 仔细观察蝌蚪的形态及生长情况,以得到蝌蚪的资料 8.在调查校园生物的过程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1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感觉太恶心了,没有记录下来

9.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鲤鱼、螃蟹、水草归为一类,将蝗虫、鸡、松树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A.按生物的用途 B.按生物的生活环境 C.按生物的生长状况 D.按生物的形态结构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鲤鱼生活的因素是 .

A.水和其中的水草 B.岸上的杂草和昆虫 C.其它鲤鱼和水温 D.其它水生动物和光照 11.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2.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3.有一种山羊,由于羊绒细长柔软而成为纺织原料之一,放养的数量持续上升。但是山羊 不仅采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有连根刨食的习性。结果,随着山羊数量的剧增,草原和灌木林受到严重破坏,甚至造成草原沙漠化现象。这一实例说明生物

A.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B.能够影响环境 C.不适应环境 D.与环境势不两立 14.在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属于变量的是

A. 温度 B. 湿度 C. 光照 D. 土壤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 合作 B. 竞争 C. 争斗 D. 捕食 16.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一群麻雀一块去觅食 C.两只狗为骨头而争斗 D.小鸟为占巢穴而在周围呜叫 1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8.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桃树 B.一片果园 C.一条小溪 D.一块稻田 19.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2

A.玉米←鼠←蛇←猫头鹰 B.阳光→玉米→鼠→蛇→猫头鹰 C.蘑菇→鼠→蛇→猫头鹰 D.玉米→鼠→蛇→猫头鹰 20.“叶落归根”,落叶最终将在下列哪项的作用下回归土壤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 阳光、水分 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步消耗 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方向、不循环的 C.在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的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多 D.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2.右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 B、E→D→C→B→A C、D→A→B→C→E D、C→E→B→A→D

23.甲、乙、丙、丁为某生态系统内具有食物关系的四种生物,下图表示每种生物所含有有机物的总有机物含量 量。物质和能量在四种生物中的流动方向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 D.甲→乙→丁→丙

24.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 其主要原因是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 C.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 D.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 25.过度放牧、连年割草,可使草原退化、土壤沙化,其主要原因是 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是一定的 B、草原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弱 C、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生物的生存决定其环境 26.人要想最经济的利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应选择哪一组食物? A.鱼和鸡蛋 B.谷物和蔬菜 C.兔肉和水果 D.豆腐和牛肉 27.被称作“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甲 乙 丙 丁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