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2015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高三历史期终试卷

2015.12.

本卷命题人:汪 辉 卫 鹰 朱志浩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对照右图,下列文明成果出自②地区的是

A.《古兰经》 B.《罗摩衍那》 C.《汉穆拉比法典》 D.《荷马史诗》

2.“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

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这体现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地少民寡 B.独立自治 C.人民主权 D.轮番而治

3.“宁静却死气沉沉的田园生活延续了很长时间,大约在四五百年之后,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然又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这一沉寂时期大约是

A.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 B.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 C.公元6世纪—公元11世纪 D.公元11世纪—公元16世纪

4.(某城市)与伦敦人口差不多,都在五万人上下,全世界最上等的羊毛在此地加工,织成布料后,营销各地。许多商人集资,要在市中心建一座大教堂。工程进行中,商船队除了带回印度香料外,还带回亚洲黑鼠,使全城五分之四的人在一年中相继死亡,劳工短缺,必须紧急进口奴隶应急,教堂兴建工作才得以继续。这座城市最有可能是

A.十世纪的君士坦丁堡 B.十二世纪的雅典 C.十四世纪的佛罗伦萨 D.十六世纪的巴黎

5.“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

A.采集渔猎 B.磨制石器 C.栽培谷物 D.养蚕种桑

奉贤区2015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考试卷·1·

④ ③

6.在商代,“天邑商”与“四土”的关系是

A.“天邑商”是“四土”的共主 B.“天邑商”与“四土”是并存的部族 C.“四土”是“天邑商”的诸侯 D.由“天邑商”任命官员管理“四土” 7.史家吕思勉把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划分为先后相继的“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是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8.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列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这里的“软件”是指

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继承了西周传统 D.首创了郡县制度

9.《史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当发生在

A.汉高祖执政时期 B.汉文帝执政时期 C.汉武帝执政时期 D.光武帝执政时期 10.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 C.各族人民的反压迫斗争 D.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11.“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的这段话褒扬的是

A.科举制度 B.文官制度 C.行省制度 D.内阁制度

12.“(元世祖)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文中的“帝师”主要管理

A.佛教与西藏军政事务 B.全国政令发布中枢机关 C.少数民族与宗教事务 D.地方一级最高行政机构

13.中国古代历史上,外来文化主要通过两个方向传入中国(如右图)。下列对①②两个方向传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及传入的时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基督教/汉朝;②伊斯兰教/宋朝 B.①佛教/汉朝;②基督教/明朝 C.①佛教/唐朝;②基督教/明朝 D.①伊斯兰教/唐朝;②佛教/汉朝

14.国家主权高于“人们所能想像到的一切价值和一

切意义”、“人所有的一切价值,一切精神的实在只能经由国家而有之”、“个人的最高义务即在安守其职责,作为国家的好公民”。以上文字体现了

① ② 奉贤区2015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考试卷·2·

A.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B.洛克的分权思想 C.孟德斯鸠法学理论 D.卢梭人民主权论

15.1831年,英国一本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不穿袜子”。出现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1787年,华盛顿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覃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确立了

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两院制原则 D.权力制衡原则

17.1898年英国首相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这种全球扩张的强大动力是

A.资本输出加强垄断 B.自由竞争商品输出 C.推销机器抢夺资源 D.拓展领土张扬国威

18.2015年9月,国家文物局“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告诉记者,目前已打捞发现的印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是“丹东一号”实为致远舰的最直观证据。以上考古发现可直接反映

A.威海卫之战 B.中日黄海海战 C.台湾反割台 D.中国抗日战争

19.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接任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该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可能是

A.1845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几年之后 B.1900年,中德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后 C.1905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之后 D.1910年,日俄之间战争结束几年之后

20.“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出现文中官员称呼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制度的创新 B.政治制度的改变 C.西方势力的干涉 D.守旧势力的妥协

21.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载:“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晚看《共产党宣言》。由此推测上述日记的年份最有可能是

奉贤区2015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考试卷·3·

A.1911年 B.1915年 C.1923年 D.1949年

22.“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首军歌当属中国历史上的哪支军队?

A.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B.国民革命军新编新四军 C.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23.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的《社会保险法》属于调整

A.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 B.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C.国家与企业间的关系 D.各阶层财富分配的关系

24.“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事件是

A.《慕尼黑协定》签署 B.《凡尔赛和约》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发布

25.英美苏等大国达成“(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一致认识是在

A.法国政府投降后 B.德国进攻苏联后 C.敦刻尔克撤退后 D.日本偷袭珍珠港后

26.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预言一百年后的世界格局:“它们起点各异,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然而似乎是天意要它们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它们”是

A.American and Russian B.German and Italian C.American and Chinese D.Briton and German

27.南京某大礼堂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下方悬挂中美英苏四国国旗。下列符合该场景主题的是

A.革命成功,民国成立 B.改订新约,恢复主权 C.伟大胜利,和平永奠 D.国共和谈,共建民主

28.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据此,这一国际组织当是

A.不结盟运动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 盟

29.“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中国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歌词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南方谈话 B.土地改革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奉贤区2015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考试卷·4·

30.右图为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次数变化的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为0、1、3分。选出最佳一项。 31.《十二铜表法》第9条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该条款体现了

A.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平等的决心 B.重视审判程序规范以保证公平公正 C.制定法律的权力由罗马元老院掌握 D.所有人的权利都能得到法律的保障 32.开明官员李之藻最早看到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时,惊叹之余提出了“把中国移到地图中心”的建议。李之藻的反应与建议说明了

A.李之藻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天朝上国”心态的正确把握 B.李之藻预见地图问世的遭遇并善意提醒利玛窦做必要变通 C.李之藻认为利玛窦对中国位置的错误认知会造成严重后果 D.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地理知识震撼了开明官员李之藻

33.法国画家大卫于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描绘了为坚持自由和真理而死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许多艺术史家认为,这一作品被赋予特定时代的政治含义。其政治含义是

A.宣扬自由高于一切的精神 B.揭露路易十六时代政治腐败、经济崩溃 C.继承法国启蒙思想的旗帜 D.提出第三等级要求自身权利的政治诉求 34.“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兴,旧内阁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B.20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C.辛亥革命引起社会习俗发生变化 D.西方科技改变中国传统社会风貌 35.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特点的是 A.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B.用历史进化观念取代传统的循环观念 C.以国民群体取代皇族王朝为历史重心 D.把全体国民和帝王都作为读者的对象

奉贤区2015学年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考试卷·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