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4 找拱形|教科版

《找拱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顶形和球形的受力特点 教学难点:圆顶形和球形与拱形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记录单一:能承受的垫圈数 记录单二:塑料饮料瓶的观察记录单 纸环、垫圈、塑料瓶、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拱形的结构,知道它有很强的很强的抗弯曲能力, 那它在我们生活中肯定有很大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拱形。(出示课题《找拱形》)

(二)认识圆顶形以及认识它的受力特点

1.教师出示图片(安全帽和国家大剧院),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形状像屋顶、锅盖这样的,科学上又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叫“圆顶形”。 2.与拱形又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演示:一个拱条放入圆环,两个拱条,更多个拱条,你发现了什么? 是的,许多拱条组合成了我们的圆顶形。因此圆顶形可以看作是多个拱形的组合。 3.拱形的受力特点我们已经学过了,下面我们就深入研究“圆顶形的受力特点”。 怎么研究呢?我们需要选择纸环和拱条做帮助(实验)。

我们把纸拱放入纸环后,利用垫圈就可以测试它的抗弯曲能力了。

4.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不同数量的拱条组合在一起的承受力”实验。 出示记录单 能承受的垫圈数 一个拱形 两个拱形的组合 四个拱形的组合 我们的发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再出示实验提示:

(1)在纸拱中间往上叠加垫圈。

(2)纸拱坍塌后,记录数据在记录单上。(去掉最后一个) (3)如遇拱条弯折,及时更换,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材料。 (5)请小声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实验情况(备用纸条的更替) 6.分析实验结果:从实验数据中,你能得出怎样的发现?

实验发现:纸拱的数量越多,承受的垫圈个数越多,抗弯曲能力越强。 7.分析圆顶形的受力特点

圆顶形可以看成是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三)了解球形的受力特点

1.圆顶形抗弯曲能力如此强,有没有比圆顶形抗弯曲能力更强的结构?圆顶形在向下一半是什么形状?(球形)

2.球形与拱形、圆顶形有什么相似之处? 球形是由更多的拱形组成的。

3.那球形坚固吗?它的受力情况是怎么样的?

球形很坚固。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想四周均匀散开,球形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出示球形的受力分析图) 4.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关于球形的结构? 图片出示:灯泡、东方明珠塔、鸡蛋等。

(四)塑料瓶的研究

1.今天我们学习了拱形、圆顶形和球形这几种结构,接下来我们从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物品中来找一下有没有这些结构?(出示塑料瓶)我们来找找看塑料瓶中是否存在这些结构。在找之前,我们先来将塑料瓶分成三各部分有助于我们的观察,上部分瓶口,中部瓶身和下部分瓶底。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对塑料瓶进行研究,并进行记录。 2.出示记录单

塑料饮料瓶的观察记录表 形状 上部 中部 底部 最厚的地方 最薄的地方

最硬的地方 最软的地方

3.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并记录,教师巡查。

4.现在请小组成员来汇报一下,塑料瓶上部是什么形状的?(圆顶形)中部呢?(圆柱形)底部呢?(圆顶形)哪个地方最硬?(瓶口),哪个地方最软?(瓶

身),哪个地方最厚?(瓶口),哪个地方最薄?(瓶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