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生涯规划课“自我探索”部分中的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生涯规划课“自我探索”部分中的实践

作者:李妍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30期

〔摘要〕高考改革方案颁布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凸显,“生涯规划课”也逐渐成为不少高中学校的必修课程。其中“自我探索”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将“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于生涯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生涯教育;自我探索;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0-0031-04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的高考改革制度旨在“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而这一方案的出台也促使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其所具有的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重要作用,站上了教育改革的前台,成为教育的热点话题[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开展中,不乏讲座、咨询、职业体验、职业调研、心理测试等各种教育形式。

然而,“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所以,想要实现普及性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然要依托生涯规划课程。通过课程这种最常见、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和指导[2]。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政策、资源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新高考改革后,“职业生涯规划课”在高中的普及率依然不高,课程开设缺乏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2]。因此,在当下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高中生涯规划课”的课程建设,以帮助更广大高中生科学、系统地做好生涯选择与目标管理。

一、高中生涯规划课的主要内容

跨入高中的学生进入青年初期,他们的心理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鉴别能力和自主意识也有了相当大的提升,更加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发展,因此,高中阶段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5]。

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生涯规划方法以及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对选科选考的相关要求,多数浙江、上海高中生涯规划课校本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对生涯规划的基本认识,包含生涯规划方法、生涯发展阶段、生涯角色等内容; 2.自我探索部分,包含对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这部分属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中最为基础,同时也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3.职业认知部分,包含对职业的认识,对职业行业信息的采集等内容; 4.专业认知部分,包含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专业的探索以及对大学的探索; 5.生涯决策部分,包含了决策的方法以及如何完成“选考”抉择;

6.生涯管理部分,包含目标管理、学习管理、时间管理、人际管理、压力管理等内容。最后,结合整学年的生涯课程学习,指导学生完成“高中生涯规划书”。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及在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优势

研究表明,学习方式影响人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个成年人通过阅读可学到10%;通过听可学到15%,而通过体验却能学习到80%。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验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构建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4]。

在生涯规划课的教学中,“体验式教学”遵循“学生主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教学设计启发性与情感性相结合”的原则,是经常被应用的教学方法[5]。其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常被采用的有课堂讨论、项目导向、任务引领、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实验操作、查阅资料、演讲辩论、问卷调查等[6]。“体验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增强师生及生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感悟反思,从而提升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生涯规划课“自我探索”部分中的实践应用

笔者作为心理教师,于高一年级任教“高中生涯规划”学科两年,在实践过程中将“体验式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之中。特别是在课程的“自我探索”部分中,体验式教学充分展现出趣味性强、实效性、适切性高等特点。 (一)兴趣探索

这一部分包括两课时。在第一课“兴趣万花筒”中,笔者利用“体验式教学”活动“兴趣星空图”,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或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件进行了梳理,并填写在“星空图”之中。随后,向学生讲解兴趣的三个层级(即“感官兴趣”“乐趣”与“志趣”),请学生反观星空图中的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趣,亲自对它们进行划分与整理,将其分类填写在“兴趣金字塔”中的三个不同层级之中。并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探讨应当如何培养兴趣,从“感官兴趣”走向“志趣”。

在小组的总结与分享中,很多学生表示通过参与活动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兴趣大部分都停留在最低级的“感官兴趣”水平,未来需要从自己的兴趣中挖掘共性,深入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不断学习、不断应用,使“兴趣”向更高层级发展。

兴趣探索的第二课“我的岛屿计划”则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的理论依据展开活动设计。教师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冥想岛、井然岛、富庶岛、友善岛、自然岛、浪漫岛,对应六种职业兴趣类型。在主体活动中请学生从提供的多位名人中选择本岛屿的代言人,并总结每种职业兴趣者的特点。

随后,教师创设了两个活动情境:

情境1——评选“最佳岛民”,请小组讨论总结评选标准。在小组分享中,大部分学生都提到了性格、能力、价值观、兴趣等类别的内容,继而教师归纳总结出生涯规划关于“自我探索”的具体方法。

情境2——为筹备“海岛联欢会”,岛务委员会要从六个岛屿中招聘一名最优秀的“器乐教师”和一名最优秀的“餐厅服务生”,请各个岛屿自行申报,并说明推荐理由。

通过各个小组的激烈竞争,学生们发现,不同的职业兴趣可能对应同一种的职业,同一种职业也可能需要我们具备多种职业兴趣。不同的职业兴趣者拥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优势,我们每个人也应当在当下和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对个人性格与能力进行有意的塑造和完善。

(二)能力探索

在能力探索部分中,笔者主要基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及“技能三核理论”进行课程设计。在“能力大盘点”一课中,教师列举九大多元智能,对应不同的“智能”设计不同的挑战题目,例如,数列及图形推理(数理逻辑智能)、图形翻转测验(空间智能)、用肢体表演出印象深刻的童年故事(身体运动智能)、现场情绪识别并赞美他人(人际智能)、分辨音阶及节拍(音乐智能)等。请各小组成员结合小组人员的能力优势预先选择三个挑战项目后,教师下发具体的挑战内容,请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完成。随后,带领全班逐道题进行分享与展示,并对三道题均答对的小组进行奖励。在“智能大PK”这一体验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反思并初步验证了个人的能力优势,也在团队合作中收获了创意与快乐。

多元智能展现了每个人先天的能力优势特点,而后天的技能训练更加不容忽视。在“人才技能核”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人才大搜索”这一活动。对保险业务员、总经理助理、会计师、少儿英语教师、软件工程师、心理咨询师六种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逐一作介绍,请六个小组作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结合岗位工作内容,讨论并拟定招聘启事(即对应聘人才的要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