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增长

【摘 要】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快,人口红利优势正在减弱,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大势所趋。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为我国被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动力。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遇到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由于工资收入水平上升了,无法同低收入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竞争;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优势产业的先进技术,无法同发达高收入国家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更多地是在利用开放的红利即依靠传统的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社会上形成竞争力。然而,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的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新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形成。我国

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要求。 二、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劳动力新增供给趋于枯竭。劳动力供给的增速赶不上需求扩张的速度,必然会为价格的调整。劳动力存量结构发生变化,因为发展中国家大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村年龄偏大的人群负担着赡养老人、抚养儿童的责任,即使打工收入提高,也很难向城市转移形成新增供给,新生代农民不愿意回到农村,但择业观、福利诉求又具有与老一辈完全不同的特点,低端劳动力供给减少。不容忽视的是,这种供给的变化是受自然环境规律、社会风俗文化等方面综合因素决定的,很难通过市场价格上涨来调节。因此,一旦劳动力价格进入上升期,可能会形成涨价的预期,但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受控的,同时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一直是发育不健全的,国内的富人尽管拥有较多的财富,但从来都是把不动产的持有视为首要目标,加上,他们历来在传统制造业和矿业开采业方面的优势,满足这方面的暴力现象,二不愿意冒高风险从事研发工作。这样,现有的不完善资本市场始终成长不起来。

在经济繁荣阶段,徒然增加资产泡沫,在经济衰落阶段,则又匆匆撤离资本市场,造成资本主义市场无声无息,不起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发展中国家一直缺乏有战略眼光,有志于振兴民族经济的企业家。 三、中国应该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一)由强调经济增长速度转向重视经济结构调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在世界的崛起、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等的改变和成就无不得益于GDP的高速增长。但是,由于我国GDP的高速增长是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因此,在中国的政治管理体制下,GDP增长速度为了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我追求GDP的增速,地方政府盲目扩大投资、实施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在内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轨道上,所谓的GDP就稚嫩靠重复建设来维持,这样就形成了重复性的产能过剩与结构扭曲。这些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掩盖了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经济与环境的非有效协同、?l展速度与经济效率的非有机统一。这种经济增长的路径,忽视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结构性问题凸显出来,成为中国经济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