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名作】无妨人自纵心游——昆明西山游记(钟树梁)

【写景名作】无妨人自纵心游——昆明西山游记(钟树梁)

无妨人自纵心游——昆明西山游记 钟树梁

昆明的西山,西山上的华亭寺、龙门,常常闯入我的梦里。重游这个南疆胜地已经两年多了,而我还没有片纸只字的记叙与称道,好象负了一笔债似的。现在更感到西山之游的亲切有味,应当写一点东西了。

汽车正在婉蜒曲折的西山山路上缓缓地行进,车窗大开,我们一行五六十人都感到秋高气爽,爽气扑人。鼻孔里吸入了大千世界吹来的清风,而背上摔掉了“四人帮”强加上的“包袱”。如鱼赴渊,如鸟出罗,如鸿雁高翔于寥廓。而西山的风景也真美。王羲之《兰亭集序》上有名的一句话,“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把它移赠昆明西山,很是贴切。崇山峻岭不用说,林木也很茂,最为出色的是修竹持多。青青竹林,漫山遍岭,一丛丛,一片片,风过处瑟瑟有声,还时时渗入了“五百里滇池”的波光帆影。

峰回路转,华亭寺的山门突现在眼前。山门前相当宽广,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门神,硕大而狰狞。他俩巨目怒睁,巨臂长伸,似乎正在捉拿妖魔。我在别处还没有看到过望得如此既大且好的山门神。说也奇怪,游人都只觉其可喜而不

觉其可怖,大概因为知道他俩是狰狞干貌而不是狰狞于心。 进山门是四大天王殿,四位天王比别处庙宇里的也更高大,气象庄严。华亭寺修建在西山的华亭山上,始建于元朝,早在宋代曾经是大理国鄯阐侯高性的别墅。建造的工程很大,开山凿石,修起了几重宏伟的殿阁;抟泥塑象,也极为精工。一座庙宇,简直是一个大花园,有四时不谢之花,大殿下有大菩提树两株,浓荫满地。前次来游,在十年浩劫之中,所见到的却是一种凌乱现象,尘垢堆积,草木伤残,佛像不免失色,桂花倒还有香。这次重来,整洁清爽,“大放光明”,禅房花木,曲径通幽,不愧为一座名山宝刹了。

寺僧延客,循着通幽的曲径来到内客厅里,大家都啧啧赞赏起来。中国式的回廊曲院,中国式的长方形客厅,窗明案净,古色斑斑。没有沙发,有的是紫檀和红豆术做的各种桌椅。只见各色各样的花盆长着秋兰、秋海棠、吊钟海棠、荷包海棠和许多叫不出名字来的奇花异草,还有不少盆景陪衬着。是在办盆花展览吗?不,近两三年来天天都是如此。昆明是春城也叫花城,名不虚传。

大家正在观赏盆景和花卉,有同志发现客厅那头粉壁上,悬挂着郭沫若同志写的行书巨幅七言律诗。是“文化革命”前郭老来到这里所题的诗。这诗是: 山有美人云里卧,地开明镜月中陈。 稻田处处翻金浪,民椎家家碾玉尘。

岁首茶花开满苑,秋来又上海棠盆。诗写得很好(“椎”疑为“碓”,恐系笔误)。第四句是指滇池(也叫滇海);第三句是这么一回事:西山在滇池西岸,由华亭山、太平山直到罗汉山,联绵一片,从滇海那面望过来,西山好象一个在滇海上睡着的美人,头发垂在海中,当地人喜欢叫它“睡美人”。我前次来游,曾经按着别人指点的角度,远立而望西山,果真很象。现在郭老已经去世,不能再来;“四人帮”早被粉碎,形势日益转好,我们在愉悦之中也有些怅惆。有同志给我出了题,要我步郭老的原韵写一首游西山诗。我想了一想,在本子上先写下了第一联:不似春光胜似春,西山景物看常新。后来写成订正如下:

不似春光胜似春,西山景物看常新。 美人横卧仙鬟禅,古寺宏开佛像陈。 异代南国留隽语,三年中国扫昏尘。 天容海色清如许,深浅秋花满玉盆。

这“异代南国留隽语”一句,说的是华亭寺天王殿内的一副对联。天王殿正中的弥勒佛,面对着门外的山水,开口大笑,塑造得很生动。佛龛上有一副对联是:“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必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困,稳地不跌,无妨人自纵心游!”这是清代乾隆年间昆明人钱澧所写。钱澧字东注,号南园,进土出身,曾任监察御史,弹劾过陕甘总督毕沉。骨头很硬,又敢于坚决反对乾隆皇帝的宠臣权奸和冲,还是著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