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精选资料

小学一年级儿童画解析

儿童画展示:

儿童绘画情况介绍: 绘画者年龄:6岁半 性别:女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家庭成员:父母、奶奶(日常由奶奶照顾)、爷爷(不在身边,只有寒暑假见)

绘画学习经验:今年暑假后开始学画画,至今3月有余

绘画实施背景:绘画课老师给出主题画一朵花,全图自由创作。 绘画心理分析:

“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较低;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严文华,2003)

“绘画是一种语言,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绘画者的心声;” “绘画是一种情绪表达,它可以把绘画者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 “绘画是一种精神自我,它用视觉化效果呈现绘画者对生活的感受;”

……(雷秀雅,2017)

根据以上儿童画作,我们发现这里含容了孩子的心声、情绪与对生活的感受。同时也体现着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一些特征。她内心世界通过这幅画,也在一点一点的为我们展现。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位儿童的家庭,我们就叫她“小小”。小小是家里的独生女,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奶奶,还有老家里未退休的爷爷。一般寒暑假,会跟着奶奶回老家跟爷爷一起过假期。家里的爸爸妈妈都很忙,相对来说,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爸爸做生意,晚上回家都很晚,周末也难得有时间陪她。因此她与妈妈的关系会比父亲要亲一些。这些在后面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我们的分析中会相应的进行描述。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小小的作品。她此次画作主题是一朵花。不难看出,她把花画得跟树一样,有枝有叶。她还在花的主干上画着一朵她据说是蝴蝶结的图样。从投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这棵花树看成是她内心自我的一个投影。

树木人格测试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科赫开发的投射心理测试,下面我们根据这个测试里面的一些理论来试着分析我们小小的这棵花树: 1、树冠和树枝

树冠和树枝的匀称、优美、比例恰合,代表一个人发展的平衡。树冠和树枝的变化程度、大小、形状,传递着成长信息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树冠的变化大、多,往往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变化大的表现。在上图中树冠伸展舒畅,代表我们小小的成长是比较顺利的。但花冠的细节,线条稍显繁复,表明作画者有一定的强迫性或追求完美,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做事比较细致。

花树的树枝整体向上生长,表示小小正在成长,而且积极向上,符合她本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

树枝有明确的路径,说明小小有一定的计划性,做事有毅力,有始有终。日常生活中,她要做的事情一般都会坚持到底。比如说登山,几十公里,爬七小时,她自己不用大人背不用大人抱,自己坚持爬到了山顶。这是毅力和有始有终的表现。

树枝折断: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创伤;付出的努力遭到失败;伤心感、沮丧感。

我们发现树干的右侧有一根折断的树枝。说明小小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受过一些创伤或者沮丧,根据格鲁尔德空间示意图的示意,右边代表父亲,说明这个创伤或者沮丧的原因可能跟父亲有关。

可修改编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