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化素质测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8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得答在第Ⅰ卷上(考生不交第Ⅰ卷)。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45分)
一、厚基础功底。(33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瓦砾(lì) 两栖(xī) 差使(chāi) 泣幽咽(yàn) ....B.箱箧(qiè) 胚胎(pēi) 琐屑(xuè) 余强饮(qiǎng) ....C.愧怍(zuò) 洨河(xiáo) 中轴(zhú) 一舸无迹(kě) ....D.荒僻(pì) 取缔(dì) 拂晓(fú) 选贤与能(j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烦躁 伧俗 帷幕 在劫难逃 销声匿迹 B.伎俩 脊锥 藩篱 转弯抹角 因地治宜
C.震悚 狼籍 赃物 重峦叠障 鸣钟击磬 D.健忘 噩耗 推祟 五彩斑斓 蓑草连天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质(抵押) 便扶向路(从前的) 锐不可当(抵挡) ...B.吊唁(祭奠死者) 两膝相比(比较) 煞它风景(削弱、损坏) ....C.载途(满路、遍地) 与其奇者(欣赏) 触目伤怀(心) ....D.归咎(归罪) 饮三大白(酒杯) 日薄西山(迫近、靠近)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 ....B.一场大雨过后,空气异常清新,烦闷的感觉荡然无存。 ....C.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能相安无事地回到家乡。 ....
D.面对严厉的爷爷,他从来都是低眉顺眼,即使爷爷说错了,他也不反对。 ....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 B.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C.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D.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总数至少有900家以上。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如不借助空气,鸟儿永远无法飞上蓝天。
1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7、下面句子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 , , ,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A.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重重殿宇 B.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 C.重重殿宇,道道宫墙,层层楼阁 D.层层楼阁,重重殿宇,道道宫墙 8、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唉,我现在想想,那是真是太聪明了!
②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
③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④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
A.①反复 ②夸张 ③拟人 ④比喻 B.①反语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借代 C.①反复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借代 D.①反语 ②比喻 ③拟人 ④比喻 9、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B.《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了一种文体。
C.《信客》的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代表作有《秋雨散文》《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雨果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明文的标题常常揭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被压扁的沙子》;还有的标题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
B.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选择父亲的“背影”这一独特的视角展现出父亲挚爱儿子的深情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将“台阶”作为全文的线索,紧紧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刻画了一位老实厚道、坚韧不拔、勤劳谦卑的父亲。
C.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书圣”王羲之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时的心情以轻松欢快为主,行笔灵活连贯,堪称笔墨舞蹈;而写《丧乱帖》时“痛贯心肝”,章法上是由静向动、由徐趋疾、由整变“乱”,表现出“不知何言”的激动与感慨。
D.白描是指用简练朴素的笔墨,不加烘托,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如《湖心亭看雪》中,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向读者展示了一副悠远脱俗的湖山夜雪图。 1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 B.左手倚一衡木 C.荡胸生曾云 D.皆披发文身 二、品古典雅韵。(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2、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首联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从大处着墨,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帘旌不动夕阳迟”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颔联似乎在重复首联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登临吴楚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C.诗的颈联中 “万里 ”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角度叙其遭遇之悲,以含蓄隐晦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既指秋色浓重,又暗喻严峻的政治形势;“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饱含诗人历经沧桑后的憔悴悲愁之绪,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或王命急宣 或:或者 .C.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 .
D.良多趣味 良:的确、实在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非亭午夜分 自李唐来 ..B.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哀转久绝 佛印绝类弥勒 ..
D.故渔者歌曰 故外户而不闭 ..
1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描写了三峡的自然景观。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四季景色,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B.文章第①、②段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山和夏水。第①段先从正面写山之连绵、高峻,再进一步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山高的特点;第②段先从正面写水之疾,再从侧面突出水之盛的特点。
C.文章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色,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写秋景,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而作者的情感也蕴含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愉悦之情。
D.文章结尾引用渔歌,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长、水阔的特点,同时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但与本文赞美祖国山河的感情相违背,可以去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