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监控量测
7.1监测目的
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因对原土的破坏,导致土体内应力的变化,引起周围土体及建筑物基础发生变形。为检验设计形变、力变参数,并对形变参数进行控制以及对地下管线变形等,必须对周边环境进行变形监测。 区间名称 xx站~xx站盾构区间 xx站~xx站盾构区间 粘质粉土砂质粘土②层、粉质粘南段300m为粉细砂③2层、粘隧道顶部覆土 土②1层、重粉质粘土②2层;粉土②层及中粗砂③1层;中段北段细砂③层 为③层及圆砾④层 xx侧约200为②层;中段及xxxx侧约200m为③层及④层;上部 侧②层及③层和中粗砂③1层 中段为④层;xx侧④层及部分卵石④1层 洞身围岩 南段270m以粉细砂③层为主,圆砾④层为主两端头见卵石④1中部 其余段以圆砾④层为主及少量中层;xx侧中下部为粉质粘土、粗砂③1层,xx侧见卵石④1层 砂质粘土⑤层,粉质粘土⑤1层 ③、③1层④层(南段),其余粘质粉土、砂质粘土⑤层和粉质下部 段为④层、④1层和粘质粉土、粘土⑤1层 砂质粘土⑤层、粉质粘土⑤1层及部分中粗砂⑥ 南段270m④、④1层及⑤层、⑤层、⑤1层、粘土⑤2层、中粗下卧层 ⑥层,其余为⑤层、⑥层、卵石砂⑥层,隧道底下3~5为卵石⑦层 ⑦层 7.2监测项目 1、 地面变形监测
2、 地面建(构)筑物调查及沉降监测 3、 隧道收敛变形监测 4、 拱顶下沉观测 7.3参考依据
1、《某市地铁五号线xx至xx线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某市地铁五号线xx至xx线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1999)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铁道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6、《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7.4具体实施方法 7.4.1建立监测网
首先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利用某市市城市坐标系作为依据,建立精密导线网,作为测区平面的首级控制,用以控制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使用仪器为TCA1800全站仪。主要的技术要求:每边测距中误差为±6mm,测距相对中误差为1/60000,测角中误差为±2.5mm,测回数为4测回,方位角闭合差为5√n,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35000,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为±8mm。 利用某市市城市水准网为依据,建立精密水准网,作为测区高程的首级控制,用以控制各监测点的垂直位移。使用仪器为DNA03精密水准仪及铟瓦尺。主要的技术要求:布设成附和水准路线,往返观测各一次,闭合差为±8√Lmm。 导线网及水准网建立在隧道施工引起的土层变形区以外,桩位埋设稳固并加设保护装置。 450盖250砖150标石300素土冻土线450300200精密导线标石埋设图 100素混凝土450盖250150砖400标石素土750200冻土线300素混凝土400精密水准点标石埋设图 然后按以下需要监测的项目进行布点,利用建立的导线网及水准网进行监测。 7.4.2各监测项目监测点布设原则及监测方法 7.4.2.1 地面变形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为控制在开挖过程中地表的变化情况及隆陷量值,需进行地面变形监测。在施工开始前,根据以下原则布设监测点:布点范围为1.5倍的隧道埋深,由于隧道正处于居民区下,所以布点不能每30米设一断面,但要尽量布设。 礼士胡同前炒面胡同地面监测点平面示意图(礼士胡同~前炒面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