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图—听音寻路、 瑶族舞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听:地图—听音寻路(片段) 瑶族舞曲(片段)》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大提琴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了解它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2、了解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3、欣赏全曲,交流、分享《地图——听音寻路》中少数民族音乐元素。

2学情分析

本级段执教班级为五年级一个级的音乐课,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

执教的一个班级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3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大提琴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了解它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难点:了解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石鼓》的音乐律动进入课堂。 2、师生用音乐的方式行问好。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进入教室的音乐好听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来聆听这段音乐,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任务要交给大家,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是的,这段音乐是由石头演奏的,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石头,自己奏一奏,看看声音是否相同。

3、学生随着《石鼓》的音乐演奏视频,用自己的石头随之奏一奏。

4、介绍《石鼓》:这是很有特色的一个乐章。“石鼓”就是石头的音乐,也就是谭盾反复提到的“石头老人”的音乐,这种音乐中蕴含着故事。这个乐章的目的,我想可能就是再现石头老人神奇的音乐。大屏幕上,是谭盾自己演奏的石乐,他用两个石头敲打出不同的音高和音响效果,乐队也通过配器,与影像做着交流和应和,仿佛将那位石头老人带到了音乐会现场。 5、师:刚刚我们谈到了作者是谭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世界著名的听音乐家谭盾:谭盾,1957年8月出生于湖南长沙茅冲,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约翰·凯奇的追随者,以其非常规音像手段,音乐剧场以及自己的作品中的大量拼贴(音响以及自己的其他作品)闻名,我们今天听到的《石鼓》就是他的作品《地图》里的一个乐章。 三、新课教学。

1、介绍作品《地图》:《地图》是谭盾应波士顿交响乐团之邀而创作的一部大提琴协奏曲,首演于2003 年2月,由谭盾亲自担任指挥,著名华人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担任大提琴独奏。谭盾在世界各国做巡回演出之后,于2004年 “回家”,在湘西凤凰这个迷人的古镇中,为当地的人们举办了一场露天音乐会。这部协奏曲非同一般,它的不寻常之处就在于,谭盾将许多民间的、民族的音乐元素和音乐影像加入到传统的指挥、大提琴、乐队三者关系中,将协奏曲变为大提琴、乐队、民间音乐之间的交流和应答。1999年,他前往古镇凤凰,在这样一个秀丽、神秘而又充满灵气的地方,他用他的DV记录下了无数流行于民间的,富有生命力和震撼力的美妙音乐,他被这些音乐吸引和感动,于是决定创作《地图》这样一部多媒体式的立体管弦乐作品。整部协奏曲分为九个乐章,分别是《傩戏与哭唱》《吹木叶》《打溜子》《苗唢呐》《飞歌》《间奏曲:听音寻路》《石鼓》《舌歌》《芦笙》,除了间奏曲之外,每一乐章都配有不同内容的来自民间的音乐影像。

2、聆听音乐《地图-听音寻路》,整体感知音乐的魅力。 3、让学生从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的变化去感受音乐。 4、从乐器的演奏方式来讨论实践。

5、复听歌曲,通过视频的演奏,让学生通过视、听、奏,亲身感受谭盾的音乐特色。 6、闭上眼睛完整的感受音乐。 四、拓展。采集与分享:地图

1、学生整理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小组间进行整理讨论。 2、小组进行汇报。 3、教师对汇报进行小结 五、课堂小结。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