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3)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数据来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自己的身高在全班的什么位置。学生可以用平均身高作为代表,用自己的身高与平均身高进行比较;可以用出现人数最多的高度段作为代表(“众数”的意义),用自己的身高与其相比;学生也可能用班级中等水平学生的身高作为代表(“中位数”的意义),用自己的身高与其相比。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但不需要出现“众数”“中位数”的名词。

(4)虽然数据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要求分析的结论清晰,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背景。 例40 阅读在报纸或者杂志上发表的有统计图的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统计图所表达的意思。

[说明] 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统计图的作用,可以增强趣味性,加深对统计图及其所表示的问题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习惯。

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布置作业,也可以确定题目分小组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后在课堂分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再调查周边的事情(如喜欢读的书籍,喜欢听的歌曲,等等),得到数据并作出统计图进行分析。

例41 袋中装有5个球,4个红球和1个白球。只告诉学生袋中球的颜色为红色和白色,不告诉他们红球数目与白球数目,让学生通过多次有放回的摸球,统计摸出红球和白球的数量及各自所占比例,由此估计袋中红球和白球数目的情况。

[说明] 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游戏,使学生体会到数据的随机性。一方面,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可能是不一样的,事先无法确定;另一方面,有放回重复摸多次(摸完后将球放回袋中,摇晃均匀后再摸),就能发现一些规律。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可以设计如下层次:

(1)适合于第二学段。通过摸球,学生发现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不确定,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进一步通过统计摸出红球和白球的数量,可以估计袋中是白球多还是红球多。在不确定的基础上,体会规律性。

(2)适合于第三学段。在(1)的基础上,学生可以估计袋中白球数量和红球数量的比,进一步体会规律性。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思考:给出了袋中两种颜色球的总数,如何估计白球和红球各自的数量。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思考,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如何估计袋中红球和白球数量的情况,启发学生想到可以通过摸球得到数据,由数据进行估计。然后,教师组织大家做摸球活动,在摸球的过程中提醒摸球的规则:有放回,尽可能摇匀,并指导学生记录下每次摸到的颜色。为了保证试验次数,全班可以分小组进行试验,然后将所有小组的试验数据汇总。通过统计和比较摸到的红球和白球的数量,对袋中球的情况进行估计。

实际上,如果袋中装有4个红球和1个白球,可以知道摸到红球的概率为4/5(也就是8/10)。通过摸球的试验,可以用红球出现的频率来估计概率,显然,摸球的次数越多,估计的精度越高。一般情况下,摸球的次数与估计的精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保证有80%以上的可能使得“摸到红球的频率在7/10到9/10之间”,需要摸27次以上;保证有95%以上的可能使得“摸到红球的频率在7/10到9/10之间”,需要摸60次以上。教师不必会推导这个结论,但知道这个结论,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运用数据进行估计的涵并进行有效操作,知道通过摸球的数据进行推测并不是毫无道理的“瞎碰”,而是有数学理论保证的。

例42 将下面这些卡片混在一起,从中任意选取一卡片,这卡片可能是什么?

图12

[说明] 希望学生理解,因为是任意选取一卡片,则每卡片都可能被选取,但事先无法确定哪卡片一定会被选取(是随机的),每卡片被选取的可能性是一样大的(简单事件)。

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则可以进一步提问:这卡片是船的可能性大呢?还是房子或者车的可能性大呢?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综合与实践

例43 绘制学校平面图。

按照确定的比例和方位,绘制校园的平面图,包括围墙、主要建筑、主要活动场所、道路等等。

26

[说明] 本活动适用于五、六年级,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位置、方向和比例等基础知识,掌握测量的方法。因为整个操作比较复杂,建议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统筹规划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体验团结协作、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时,可以关注如下要点:

(1)选择测量工具。最简单的测量工具是指南针和皮尺(也可用步长近似测量)。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讨论并形成基本测量方案,组分工。小组完成实际测量后,绘制校园平面图。 (3)交流。各小组展示本组绘制的校园平面图,交流绘制的方法和过程(可以用壁报、幻灯等形式)。 例44 旅游计划。

某人计划用5天的时间外出旅游,所需费用大概是多少?

[说明] 适用于本学段的各个年级,要求可以不同。关于目的地和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自己调查研究,认真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计算费用。因此,这是一个灵活的开放题。为了便于调整计划,可以先考虑几种方案,然后比较筛选,也可以分小组活动,分工调查、集体讨论后制定一个统一的计划。

在学生报告结果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能对自己和别人的方案进行评价。 例45 象征性长跑。

为了迎接奥运的召开,某小学决定组织“迎接圣火、跑向”的象征性长跑活动,学校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方案,请你参与设计,其中要解决的问题有:

(1)调查你所在的学校到天安门的距离约有多少千米?

(2)如果一个人每天跑一个“马拉松”,要几天能完成这项长跑?

(3)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开展这项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

(4)全班交流、展出同学们的不同方案,说明各个方案的特点,同学之间评价方案的优缺点,推荐本班的最佳活动方案。

[说明] 适用于本学段的各个年级,要求可以不同,可以分小组活动,分工调查关键数据(如调查学校到的距离,如果是的学校就要改变长跑的目的地,比如可以把目的地改为)、学生分组集体讨论后,可以制定一个计划,自主提出适合自己班级特点的“长跑方案”,比如,可以给男、女生提出不同的日跑量,提出哪一天跑到“中途某一个城市”,等等。因此,这是一个灵活的开放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不同方案,同学之间评价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推荐本班的最佳活动方案,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

例46 空间想象与分类计数。

将边长分别为3和4的正方体的表面刷上红色的漆,再将它分割成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探求满足下面条件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规律。

图13

(1)一面、两面、三面有红颜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2)将正方体的边长改为5,表面刷上红色的漆,再将它分割成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一面、两面、三面有红颜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3)将正方体的边长改为6,结果如何?

(4)分析上面三个问题的求解过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说明] 本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积累由特殊到一般、寻找规律的数学经验。在逐渐深入的探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的共性,从而得到一般性的结论。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由特例提出新问题,推动思考的深入,并归纳一般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他们发现的规律。

2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