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外国新闻传播史复习提要
1.公元前59年,古罗马诞生最早的手抄报、手抄新闻《每日纪闻》
1. 印刷媒介的出现与纸张和印刷机有关。 2.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托马斯·潘恩《常识》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对报业的管制措施:印花税、津贴制、和法律制裁
4. 法国报业的两大传统:文艺性、政论性
5. 标志英国商业报刊诞生的标志《泰晤士报》,18世纪—20世纪初,沃尔特家族所有,20世纪初转手给北岩爵士,1981年以后由默多克集团管理
6. 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黄色新闻标志黄孩子,黄色新闻高潮美西战争
7. 19世纪新闻事业三次飞跃:商业报刊出现 ,通讯社的产生,大众报刊的崛起
8. 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
9. 19世纪三大通讯社:路透社,哈瓦斯,美联社
10. 1920年,全球第一家正式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电台KDKA ,标志着人类广播的开端
11. 工人阶级报刊首先诞生在英国,影响最大《北极星报》,《平民导报》
12. 近代新闻事业和现代新闻事业的分界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无产阶级报刊发展的分界点19世纪40年代 13. 宪章派机关报纸《北极星报》
14. 标志美国商业报刊诞生:《纽约太阳报》
15. 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
16. 美国广播记者的一代宗师爱德华·默罗
17. 论出版自由:1644年,弥尔顿,核心主张,一言以蔽之就是:让我凭着良知自由,自由地发言,自由地讨论吧人是有理性动物。人凭自己的理性就可以分辨真假正误,而要运用这种才能,人们就必须不受限制地去了解别人的思想和观点。政府和统治者不应该介入或限制这种观点的自由表达。从此论点出发,西方形成了“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的观念,这是关于自由报刊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新闻事业发展的根基,被后人扩展为一个思想体系,言论(出版)自由成为成为毋庸置疑的公理和基本人权。18世纪,《论出版自由》传遍欧美等国,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革命斗争。
18. 人权宣言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第一要有言论出版自由,第二要为此担负责任。影响:对于新闻事业的最大贡献,就在于第一次正式从制度上确立了“出版自由”
基本原则和核心内涵。为19世纪以来的资产阶级自由报业打开了思想通道,是一座意义重大的里程碑。
19. 通讯社:是一种以批量采集与批量供应新闻信息以及相关信息为主要职能的媒体。
20. 三社四边协定:1870年,三大通讯社制定《通讯社条约》,瓜分世界新闻市场,确立各自采集新闻和发布新闻的势力范围。条约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世纪的《通讯社条约》名存实亡。瓦解原因:第一,一战后,国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德国沃尔夫社一蹶不振,而美联社、合众社脱颖而起,迅速崛起。第二,无线通信取代了有线通信。 21. 客观性法则:客观性法则(objectivity)是在新闻报道中,力求客观、中立、不带感情色彩,不加主观评判的一套报道原则以及一系列相关手法。 作为一种职业意识形态,客观性包括三项承诺:独立(新闻应该不受政治压力的左右)平衡(新闻在表现上应该不偏不倚)客观(新闻应该仅仅陈述事实,不能渗透主观判断)客观性法则三个基本内涵:事实与观点分开、不带感情色彩、力求公正平衡
22. 大众报刊:19世纪末兴起的以大批量发行和大规模读者为主要特征的报刊。自此,报刊成为真正的大众传播媒介
23. 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就是一种以轰动性、刺激性和趣味性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模式及其风格,其基本特征就是“耸人听闻”。不可仅等同于色情新闻,其范围和含义还包括战争、灾祸、犯罪、逸闻趣事、名人活动,甚至体育赛事等。 判断黄色新闻的标准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
24. 新闻体制:是一定社会控制协调新闻传播活动的制度体系,包括新闻传播的政策基础、控制方式及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 25. 泰晤士报:1785年沃尔特第一创办于伦敦,标志着英国廉价报刊的诞生。沃尔特第二接收后成为独立报纸,该报自称办报方针为“独立的,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但在政治倾向上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意图。每天40版左右,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二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人士
26. 标志美国政党报刊黑暗时代结束:1833年《纽约太阳报》创刊
27. 太阳报在内容和发行方式上的革新:一是改进报道内容,二是革新发行方式
28. 19世纪末,大众报刊出现的历史背景:政治民主,舆论自由;经济发展,贸易繁荣;教育普及,读者大增;科技进步,通讯加速;城市兴起,人口集中;大众社会,大众文化;通讯
社的发展和壮大。
29. 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政策:剥夺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查封反革命报刊,没收其财产;恢复已停刊的布尔什维克报刊,创办中央和地方的苏维埃报纸和新闻发布机关;政府垄断广告,剥夺资产阶级报刊刊登广告的权利。
30. 十月革命后苏联新闻传播的特点:党和政府对媒介的绝对领导;新闻事业的非营利性;传播内容的政治性;报道内容的严肃性;新闻事业发展的计划性
31. 煽情新闻与黄色新闻的区别与联系:联系:都具有轰动性、刺激性和趣味性,都以耸人听闻为宗旨。区别:煽情新闻的意思比较宽泛,既有琐碎内容,又有生活情趣,含义亦褒亦贬。任何一家媒体都难以摆脱煽情。黄色新闻意思比较特定,一般多指色情、凶杀、恐怖之类的血腥的肉麻的报道,主要具消极功能,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闻。煽情新闻由来已久,黄色新闻的兴起不过百年。煽情是稀释的黄色新闻,而黄色新闻是浓缩的煽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