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

11

A、某一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B、任何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 C、某一频率的最小振动强度;D、某一频率的中等振动强度 11、圆柱镜适用于:

A、近视眼;B、老光(花)眼C、远视眼;D、散光眼

12、缺乏某种视锥细胞时,可能导致:A、夜盲症;B、色盲;C、色弱;D、青光眼 13、对暗光敏感的视杆细胞位主要于:

A、视神经乳头;B、黄斑;C、视网膜周边部;D、视网膜中央凹 14、当光照增强时,瞳孔缩小,此反射称为:

A、瞳孔近反射;B、瞳孔对光反射;C、角膜反射;D、幅辏反射 15、对三种视锥细胞特别敏感的颜色是:

A、红、蓝、紫;B、红、黄、黑;C、红、绿、蓝;D、红、黄、蓝 16、色视野范围最小的是:A、绿色;B、黄色;C、红色;D、蓝色 17、与暗适应无关的过程是:

A、从亮处进入暗处;B、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逐渐升高;

C、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D、视紫红质的浓度逐渐降低 18、听觉的感受器是:

A、耳蜗螺旋器; B、内淋巴与蜗管;C、外淋巴与卵圆窗;D、鼓膜与听骨链

19、听骨链的主要功能是:A、集音作用;B、共鸣作用;C、增压作用;D、减压作用

20、与声波传导无关的结构是:A、鼓膜;B、听小骨与卵圆窗;C、内耳淋巴;D、膜半规管 答案:1A2D3B4D5B6B7D8B9B10C11D12B13C14B15C16A17D18A19C20D 五、简述

1、简述眼的视近调节。

眼的视近调节包括以下三方面:

(1)晶状体调节:视近物时,通过反射使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变凸,从而使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增加,将近处的辐散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

(2)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的使瞳孔缩小,以减小进入眼内的光线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象差和色象差,使视网膜成像更清晰。

(3)视轴会聚:视近物时,两眼的视轴同时向鼻侧聚合,使近处物象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产生单一清晰的像。

2、简述视网膜上感觉细胞的分布与功能。

(1)视锥细胞:密集于视网膜中央凹。其功能是司明视觉与色觉,对物体的分辨力强,光敏度差。(2)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其功能是感受弱光,无色觉,光敏度高,对物体的分辨力差。

3、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1)声波经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前庭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此为正常气导。(2)声波直接经中耳鼓室→圆窗→鼓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此为病理气导。(3)声波经颅骨→骨迷路→鼓阶与前庭阶→蜗管内淋巴,此为骨导。

第五章 血液

一、名词解释

11

12

1、血型: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

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4、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5、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速度,即以血浆柱的高度来表示。 6、血清:指从凝血块中析出的液体部分。 7、血浆:指血液未发生凝固的液体部分。 二、填空

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血浆是___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_____。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__。在脱水时,其值_________;贫血时,其值__________。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__。

5、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____。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____,主要是由________所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注入0.9%氯化钠溶液,血浆渗透压________,血细胞形态_________。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__________。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______。

10、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________;女子平均约为__________,这种差异主要与________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___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______。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____,越不易_________。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___________为;女子为___________。

14、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_____,下段是________-__。 15、正常成人的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_____________。

16、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____,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__________。 17、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__________所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__________。 18、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___-__。 20、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

21、大面积烧伤病人以补充__________为好;严重贫血的病人宜输入___________。 22、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__________不被受血者的___________所凝集。 23、________或___________血能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

24、某人的血清中不含有抗A凝集素,其血型为_________型;而血清中不含有抗B凝集素其血型为____________型。

答案:1、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中间环节2、内环境稳态3、40~50%、37~48%、升高、下降 4、7~8% 5、白蛋白、球蛋白6、血浆、组织液7、晶体渗透压、氯化钠8、

1212

不变、不变 9、7.35~7.4 5、NaHCO3/H2CO3 10、5.0×10/L、4.5×10/L、雄激素11、120~160g/L、110~150f/L12、大、破裂13、0~15mm/h、0~20mm/h 14、血浆、血细胞15、增加16、血栓、止血17、因子Ⅲ、组织中18、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转变为凝血

12

13

酶、因子Ⅰ转变成纤维蛋白19、酶促化学、加快20、抗凝血酶Ⅲ、肝素21、血浆、浓缩红细胞22、红细胞、血清23、AB型、B型24、A或AB、B或AB 三、判断

1、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水分占体液的15%。

2、血液的比重取决于红细胞数量,数量越多,则比重越大。

3、血浆的粘滞性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浆蛋白的含量越高,粘滞性越大。 4、Rh阴性的人二次输Rh阳性人的血时,不会出现凝集反应。 5、只有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 6、Rh阳性说明红细胞表面含有Rh抗原。 7、因子Ⅹ的激活是内源性凝血过程的开始。

8、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一成不变。

9、某人失血后输入200毫升的A型血,没有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是A型。 10、血清是经抗凝后,无红细胞的液体成分。 11、贫血时血细胞比容升高。 12、脱水时血细胞比容升高。

13、外源性凝血是由因子Ⅲ启动的,这种因子存在于组织中。 14、血液凝固三个阶段都需要钙离子的参与。 15、红细胞凝集后,经振荡不能使细胞彼此分开。

1、√2、√3、√4、×5、×6、√7、×8、×9、×10、× 11、×12、√13、√14、√15、√ 四、单项选择

1、下列哪种缓冲对决定着血浆的PH:

A、KHCO3/H2CO3;B、Na2HPO4/NaH2PO4;C、NaHCO3/H2CO3;D、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2、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A、氯化钾;B、氯化钠;C、碳酸氢钾;D、钙离子 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项形成?

A、球蛋白;B、白蛋白;C、氯化钠;D、纤维蛋白原 4、蛋白质的浓度在体液中的分布是: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B、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5、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

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肾素 6、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白蛋白减少;B、血浆白蛋白增多;C、血浆球蛋白增多;D、血浆球蛋白减少 7、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 8、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C、入国问俗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细胞比容改变 9、0.9%NaCl溶液与血浆相同的是:

A、胶体渗透压;B、钾离子浓度;C、钠离子浓度;D、总渗透压 10、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与红细胞发生哪些现象有关:

A、凝集的快慢;B、叠连的快慢;C、运动的快慢;D、溶血的多少 11、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13

14

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实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 C、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D、血浆不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 12、ABO血型系统中有天然的凝集素;Rh系统中:

A、有天然的凝集素;B、无天然的凝集素;C、天然D凝集素;D、抗D凝集素 13、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中心静脉压;B、细胞外晶体渗透压;C、血浆和组织韹胶体渗透压;D、脉压 14、诱发内源性凝血的始动因素是:

A、凝血因子Ⅳ被激活;B、因子Ⅻ被激活;C、血小板破裂;D、凝血酶的形成 15、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血小板破裂;B、血管紧张素增加;C、肾素分泌增加;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6、机体的内环境是: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尿液 17、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A、血清;B、体液;C、细胞外液;D、血浆 18、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和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

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支因子不同;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D、因钙离子是否起作用而不同

19、以下哪种凝血因子不属于蛋白质:A、因子Ⅰ;B、因子Ⅱ;C、因子Ⅳ;D、因子Ⅹ 20、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注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 A、不变;B、升高;C、下降;D、红细胞皱缩 32、通常据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C、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21、ABO血型系统的凝集素是一种天然抗体,它主要是:A、IgG B、IgA C、IgM D、IgD 22、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 A、A型;B、B型;C、AB型;D、O型

23、某人失血后,先后输入A型血、B型血各150毫升均未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为: A、A型;B、B型;C、AB型;D、O型

答案:1C2B3B4A5C6A7B8A9D10B11B12B13C14B15A16C17C18A19C20A32B21C22D23C 五、简述

1、简述输血原则和意义。

2、何谓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其大小标志什么? 3、血小板有哪些生理功能?

4、简述ABO血型的鉴定及其在输血中的意义。

1、输血原则:供血者红细胞中的凝集原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能否相互作用而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意义:补充血量,恢复正常血压,并能反射性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心血管的活动和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

2、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其大小用血沉来测定,血沉值越小说明悬浮稳定性越大,血沉值越大说明悬浮稳定性越小。

3、其功能:1、参与生理性止血;2、促进血液凝固;3、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

4、根据红细胞膜上所含的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4型。仅有A凝集原的为A型;仅有B凝集原的为B型;兼有A、B凝集原的为AB型;A、B凝集原均无的为O型。为防止发生凝集反应,输血时应首选同型输血。在异型输血时,只限于少量,缓慢输血。异型输血原则是:供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所凝集。

六、论述 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有什么区别?

14

15

内源性凝血系统与外源性凝血系统主要区别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途径不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形成是指参与凝血过程的全部凝血因子和存在于血管之中。当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或基膜,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过程如下:1、血浆中因子Ⅻ接触受损血管壁的胶原纤维或基膜被激活为Ⅻa;2、在因子Ⅻa的催化下,因子Ⅺ被激活为因子Ⅺa;3、在Ⅺa的催化下,因子Ⅸ被激活为因子Ⅸa;4、因子Ⅸ、因子Ⅷ、钙离子和血小板磷脂共同催化因子Ⅹ,使其活化为Ⅹa;5、因子Ⅹa、因子Ⅴ、钙离子和血小板磷脂共同刑期怀复合物,称为凝血酶原激活物。整个形成过程参与的因子较多,反应时间较长。 外源性凝血系统是指除血管壁受损伤外,机体其他组织亦受伤并释放凝血因子参加凝血的过程。1、组织损伤释放出因子Ⅲ(组织凝血致活素)进入血液后与钙离子、因子Ⅶ共同组合成复合物;、在因子Ⅲ、钙离子因子Ⅶ组成的复合物催化下因子Ⅹ转变为Ⅺa,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此过程较内源性凝血系统参加因子少,反应时间短。

第六章 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2、窦性心律:指由窦房结以外的心肌潜在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5、期前收缩:心室肌被一次额外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因该次兴奋和收缩是在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故又称早搏或期前收缩。

6、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7、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8、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9、每搏输出量:在正常情况下,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10、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输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即心输出量。 11、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达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12、舒张压:心室舒张,动脉血压降低,于心舒末期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3、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14、血液循环:血液由心脏节律性地泵出,经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返回心脏,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

15、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部毛细血管→全身各级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冠状窦口→右心房。

16、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左、右肺静脉→左心房。 17、血压:血液流动时对于血管壁单位面积的侧压力。 二、填空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因___________外流产生的。 2、心室肌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_____________通道的激活电位。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心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无论给它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它再兴奋,此期称为______________。

7、正常心率约__________/分。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保持相对不变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用心音图描记心脏有四个心音。第一心音发生于__________;第二心音发生于__________; 10、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输出量约_____________。 11、正常成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为___________。

1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