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

21

快速充盈期,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继续下降,一旦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血流由心房迅速进入心室,即靠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使心室充盈。(3)减慢充盈期,心室快速充盈后,随着心房内 不流入心室,使房室和大静脉之间的压力梯度逐渐减少,血流继续以较慢的速度充盈心室,使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大。4、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心室充盈量进一步增多。 心脏泵血过程概括如下: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升高大于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心室继续收缩,室内压继续升高超过主(肺)动脉压→主(肺)动脉瓣开放→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室内容积减小。

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降低小于主(肺)动脉压→主肺动脉瓣关闭→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继续降低小于房内压→房室瓣开放→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室内容积增大,心房收缩→心室充盈量进一步增多。

2、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及生理意义如何?

答案: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膜电位将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其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期:①有效不应期:由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复极3期膜电位达-60mV。这段时间里,无论再给它一个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再次兴奋。在有效不应期的前一时期,即从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膜电位复极到-55mV,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引起膜的任何去极化,此期称为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在膜电位由-55mV恢复到-60mV这段时间里,足够强的刺激可引起很小局部去极化反应,但仍不能全面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此期称为局部反应期。绝对不应期细胞兴奋性为零。局部反应期时细胞兴奋性较绝对不应期稍有提高。②相对不应期:在有效不应期之后,膜电位由-60mV复极到-80mV这段时间内,若给予心肌细胞一个高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此期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低于正常。③超常期:相对不应期后膜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这段时间里,用一个低于阈值刺激就可引起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可见,这一时期内心肌的兴奋性超过了正常,故称为超常期。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其生理意义是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保持心脏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

第七章 呼吸

一、名词解释

1、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本质是吸入O2排出CO2,由外呼吸,内呼吸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三个环节组成。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指覆盖在肺泡膜内表面,具有降低液-气界面张力的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其化学结构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3、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或由肺泡呼出的气体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4、肺泡通气血流比值:指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正常为0.84。 5、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通常男性为3500ml,女性为2500ml左右,是反映呼吸功能贮备的重要指标之一。

6、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加上肺泡无效腔则为生理无效腔。贴于正常肺泡无效腔容积不大,故生理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几乎相等。

7、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数,叫做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通常叫做血氧饱和度。

8、氧解离曲线: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随着血液PO2的改变而改变,即HbO2为血液PO2的函数。用坐标图显示两者变化的相关曲线近似S形,称为氧解离曲线。

9、血氧容量:每100ml血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最大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容量,因血液运动

21

22

的氧主要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内,溶解的量极微小,故又称为血氧容量。O2分压为100mmHg时血氧容量为20ml。

10、时间肺活量:在一次最大吸气后用力以最快速度呼气,在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人第1、2、3秒末分别为83%,96%,99%。既反映肺活量又反映肺通气速度。 二、填空 1、外界空气经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___,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 2、人体呼吸的全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呼吸包括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两个过程。

4、内呼吸指的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5、氧解离曲线为____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6、补吸气量指的是______________再用力吸入的气体量。 7、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 8、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9、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___________,肺通气的阻力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 10、动脉血中CO2浓度_____、H+浓度______以及O2浓度_____都是增加肺泡通气的有效刺激。 11、调节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器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2、机体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有三条途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的通气量越______________。

14、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形式。 15、通气/血流比值越小时,意味着部分肺动脉血换气不足即进入肺静脉,增加了__________,而通气/血流比值增加,意味着部分肺通气不能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充分换气实际上等于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 16、运至组织的大部分O2是以________形式运输,而大部分CO2的运输是以______形式运输。 17、肺的总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肺通气、肺换气2、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3、肺通气、肺换气4、组织细胞、血液5、S、PO2 6、平静吸气末7、延髓8、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二软脂酰卵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9、呼吸运动、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10、升高、升高、降低11、颈动脉体、主动脉体1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13、小14、碳酸氢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物理溶解15、动-静脉短路、生理无效腔16、HbO2、碳酸氢盐17、肺活量、残气量 三、判断

1、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2、O2和CO2在血液中运输时,因都与血红蛋白结合,故存在着竞争性抑制。 3、温度升高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

4、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的通气量越小。

5、人体在呼吸过程中CO2的运输主要是由肺到组织,而O2的运输主要是由组织到肺。 6、因为Po2差比Pco2差大,所以O2的扩散速率比CO2大。

7、时间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用力作最大速度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呼出气量占肺容量的百分比。正常人第1、2、3秒末分别为83%,96%,99%。 8、深吸气量等于肺活量减去补呼气量。

9、PH值降低时Hb对O2的亲和力下降,使氧解离曲线左移。

10、胸膜腔中没有空气,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腔,但腔中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在呼吸过程中,脏壁两层胸膜可以相互滑行。

11、适当深而慢的呼吸较浅而快的呼吸通气效能差。

22

23

12、CO2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 13、通气/血流比值越大则肺换气越好,越小则肺换气越坏。

14、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时,其物理溶解形式是化学性结合的必要前提或中介阶段,溶解的气体量随分压增高而增加。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 四、单项选择 1、呼吸是指:

A、气体进出肺的过程;B、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 C、呼气和吸气之和;D、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2、内呼吸是指:

A、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内生理氧化过程;D、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3、肺泡通气量是指:

A、每分钟进出肺的气量;B、尽力吸气后能够尽力呼出的气量;

C、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D、每分钟进入肺泡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量 4、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时间肺活量;B、肺活量;C、潮气量;D、深吸气量 5、肺总容量等于:

A、余气量加肺活量B、机能余气量加肺活量C、机能余气量加肺活量;D、肺活量加潮气量 6、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B、潮气量×呼吸频率; C、余气量×呼吸频率;D、机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7、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吸气肌收缩;B、胸膜腔密闭;C、呼气肌收缩;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8、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A、肺活量;B、肺通气量;C、时间肺活量;D、肺泡通气量 9、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 A、肺通气量减少;B、肺泡通气量减少;C、肺泡通气量增加;D、肺通气量增加

10、吸气末肺内压:A、大于大气压;B、等于大气压;C、等于胸内压;D、小于大气压 11、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肺内压;B、大气压+肺回缩力;C、大气压-非弹性阻力;D、肺内压-肺回缩力 12、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A、桥脑;B、脊髓;C、延髓;D、中脑

13、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A、静脉血液B、细胞内液C、组织液;D、毛细血管血液 14、关于O2分压,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肺泡气>动脉血>静脉血>组织液;B、肺泡气>动脉血>组织液>静脉血; C、动脉血>肺泡气>静脉血>组织液;D、动脉血>肺泡气>组织液>静脉血 15、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D、气体的分压差 16、血液中使呼吸运动增强的主要因素是:

A、CO2分压升高;B、O2分压降低;C、非蛋白氮增多;D、乳酸增多 17、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

A、延髓化学感受器;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D、脑桥长吸中枢

18、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下述哪项不正确:

23

24

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B、能降低肺的表面张力;

C、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D、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 19、血氧饱和度是指:

A、血氧容量占血氧含量的百分比;B、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C、溶解氧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D、以上全错 20、切断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

A、呼吸幅度减小;B、吸气相延长;C、呼吸频率加快;D、血液CO2张力暂时升高

21、肺总量减去肺活量之差是:A、深吸气量;B、残气量;C、功能残气量;D、补呼气量 22、某人的肺通气量为7.5升/分,呼吸频率为20次/分,无效腔容量为125ml,每分心输出量为5升,他的通气血流比值是:A、0.8;B、0.7;C、1.0;D、0.9 23、在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物理性溶解;B、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D、和水结合成碳酸 24、吸气初与呼气初肺内压相比: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等于后者;C、前者小于后者;D、以上全错 25、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A、0.84;B、0.94;C、1.0;D、2.0

+

26、血液中H增多时,氧解离曲线:A、上移;B、不变;C、左移;D、右移

27、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A、时间肺活量B潮气量C、肺活量D、补吸气量 28、补呼气量与残气量之和是:A、功能残气量;B、深吸气量;C、肺活量;D、肺总量 29、当氧离曲线左移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氧:A、增多B、减少C、先增多后减少D、不变 答案:1、D2、B3、D4、A5、A6、A7、B8、D9、B10、B11、D12、C13、B14、A15、D 16、A17、A18、A19、B20、B21、B22、C23、C24、C25、A26、D27、A28、A29、B 五、简述

1.何谓呼吸?呼吸的全过程由哪几个环节组成?

答案: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全过程包括:①外呼吸:指在肺部实现的外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泡气体交换。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内呼吸:指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亦称组织气体交换。 2.氧解离曲线左移,右移各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氧解离曲线左移表示:在同样Po2下,氧饱和度增加,即Hb与O2的亲和力增加,不易放出O2。右移表示:在相同Po2下,氧饱和度比正常低,即能放出较多O2。 3.红细胞在O2和CO2运输中有何作用?

答案:①红细胞与O2的运输:肺泡中的O2进入血液后通过溶解形式不断进入红细胞,与Hb结合成HbO2而运输至组织时,溶解的氧首先进人组织,同时HbO2不断解离放出O2通过溶解形式供组织利用。

②红细胞与CO2的运输:CO2由组织细胞不断产生后,首先溶解于血浆,接着进入红细胞。进入红细胞的CO2约有7%与Hb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其余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与水结

+-

合成碳酸,并迅速解离为H和HCO3,前者被血红蛋白缓冲,后者大部分扩散至血浆,与++

Na结合形成NaHCO3,少部分留在红细胞内的则与K结合成KHCO3而运输。 4.什么是血氧饱和度?

答案:指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正常人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3%~98%。 5、血红蛋白与O2结合特征:

答案:①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2的影响。 ②血红蛋白与O2结合,不是氧化而是氧合。

2+

③只有在血红素的Fe和珠蛋白的链结合的情况下,才具有运输O2机能。

2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