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工程钢筋专项施工方案

固。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扣呈“八”字形,朝向混凝土体内部(局部无法朝向内部的,只有朝向外部,但绑扣露头部分应与水平筋相贴,且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应正反交错),露头部分与水平筋成45°,且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 (3)抗震构造要求:

1)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 aE(“结施G01”和“11G101”)详见施工规范。 2) 钢筋的接头及搭接长度详见施工规范。

3) 搭接接头任一接头中心至1.3 l aE 范围内或焊接接头任一接头中心至35 d 且≥500mm 范围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不能超过规范规定。

4) 墙体竖向钢筋搭接范围内,至少必须保证三根水平筋通过,并与其绑牢,见图5-3。 图5-3 墙体端头做法示意图 (4)其他要求:

1) 外边轴墙体、框架柱插筋弯钩,外侧弯钩向内,内墙柱弯钩应向两边。 2) 标准层施工,墙体竖向钢筋应距柱边5 cm、水平钢筋距地面5 cm 为第一根起步 筋。

5.3.3 底板钢筋绑扎 5.3.3.1 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放线(标明上层柱、墙和不同断面位置)→摆放垫块→铺电梯井、集水井坑、承台短向钢筋→铺电梯井、集水井坑长向钢筋→铺电梯井、集水井坑构造钢筋→铺底板底层一层横向筋→铺底板底层一层纵向筋→铺抗剪区附加筋→安装马镫筋→底板上层一层纵向筋→铺底板上层二层横向筋→调整钢筋位置→绑扎拉结筋、加强筋、墙体插筋、柱子插筋→清理→自检→验收。 5.3.3.2 布筋原则

(1)底板下层钢筋沿底板短向布置,上层钢筋沿底板长向布置;上层钢筋布置原则同下层筋。

(2)底板下层筋的接头位置在房间跨中1/3 范围内,上层筋在墙体或房间跨边1/3 范围内。 5.3.3.3 施工要点

(1)根据钢筋位置线布筋,用自制工具式“卡具”控制、检测钢筋的间距。 (2)底板钢筋保护层控制水泥垫块,厚度50 mm~40mm,按1000×1000 网格分布。 (3)根据底板墙体、暗柱位置线,进行墙体、暗柱插筋施工。为了防止插筋位移,采取以下措施:

1) 将所有插筋与承台底板钢筋绑扎牢固,并与底板钢筋焊接以固定钢筋。 2) 暗柱钢筋在两层底板钢筋间设置三道箍筋定位。

3) 墙体上口用水平梯形定位筋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及水平间距,墙体钢筋网片间按1400 mm 间距设置钢筋撑铁。

4) 内墙插筋:打底板混凝土时,在暗柱主筋间拉通长白线,派专人监控插筋的定位情况,及时调整插筋位置,确保插筋不发生位置偏移。

5) 根据规范要求,为确基础承台钢筋锚固长度,在施工时应弯锚10d。 5.3.3.4 梁、柱钢筋绑扎 (1)框架柱、暗柱工艺流程:

校正钢筋位置→套箍筋→竖向钢筋连接(电渣压力焊)→划分挡线→绑箍筋→绑保护层→验收

(2)基础梁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排间距→固定主筋→穿纵梁主筋并套箍筋→放横、纵梁架立筋→按间距绑梁上层→主筋与箍筋→绑架立筋→绑下层主筋

(3)框架梁主筋接头通长上铁在跨中接头,梁的上下铁在支座处。同时,还应满足抗震锚固要求。

(4)纵横梁同时配合进行,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或梁边缘50 mm处,在梁底模板上按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梁端部箍筋加密区,其间距和加密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梁主筋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间净距:不小于25 mm 或钢筋直径。

(6)地梁箍筋开口向下并必须错开,框架梁开口向上并必须错开。错开位置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5.3.5 墙钢筋绑扎

5.3.5.1 墙筋构造

地下结构外墙为竖筋在内,水平筋在外,内墙为竖筋在内,水平筋在外;地上结构墙体均为竖筋在内,水平筋在外。墙体水平筋放置在墙体暗柱主筋外,墙体连梁放置在墙筋内。墙体保护层为净保护层。 5.3.5.2 墙筋定位

(1)里撑:采用上述的梯形定位钢筋,将其竖向固定在剪力墙双层网片之间,水平间距500 mm。水平梯子筋放置在每道墙的上口,以保证钢筋的排距及保护层厚度。同时,无定位梯处,按@500 设置内撑筋。

(2)外拉:采用“S”形拉钩,型号和间距详见上述的“钢筋概况”,呈梅花形布置。拉钩做180°弯钩。对于墙体拉钩长度为3 D,梁柱拉钩为10 D。

(3)垫块:墙体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塑料垫块,垫块间距500×500,垫块布置起点为距楼板第二步水平筋,呈梅花形布置。

(4)模板上口钢筋的定位:采用6 mm 厚钢板作成定位器,固定在大钢模的上口部位,作为外顶措施顶在墙体竖向钢筋上,保证钢筋不向外靠,梯子筋保证墙体钢筋不向内拢,从而确保钢筋位置的准确。 5.3.5.3 墙筋绑扎

钢筋的弯钩朝向混凝土内。 (1)工艺流程:

插筋调整 → 水平定位钢筋 → 竖向定位钢筋绑扎 → 墙体钢筋网片绑扎 → 保护层垫块 → 验收 (2)施工要点:

1) 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 MPa 后,可进行楼层放线,弹出墙体位置线,根据墙体位置线调整墙体插筋位置。如有偏移,应按1:6 弯成打弯。 2) 墙筋绑扎时,竖向筋在内,水平筋在外,搭接长度及位置按上述有关规定执行。顶层剪力墙端柱、暗柱插入梁或墙内长度及剪力墙节点均按结施大样施工。 3) 墙体水平起步筋距楼板的距离、墙体纵向钢筋起步筋距暗柱边的距离、梁箍筋起步筋距暗柱边的距离均为50 mm;在上述起步筋搭接部位,要求搭接筋贴向楼板、暗柱一侧设置,即与楼板、暗柱的距离不得大于50 mm。

4) 钢筋绑扎好后,在暗柱和窗下等没有墙体定位筋的部位,按800×800 间距梅花形布置卡好保护层垫块。 (3)质量控制措施:

1) 为有效控制钢筋绑扎间距,在绑扎板、墙筋时均要求操作工人先画线后绑扎。 2)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详细检查墙体筋和暗柱钢筋的位置是否准确,固定措施是否牢固,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派专人管理,随时检查钢筋偏位情况,发现问题应随时处理。

3) 通过垫块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卡具控制钢筋排距和纵、横间距。 4) 钢筋绑扎后,只有土建和安装质量检查员均确定合格后,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焊接前应做班前焊试件,以确保所调整的焊接工艺参数满足焊接规范的规定。焊接及机械连接接头必须逐一进行外观检查。

6) 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必须有合格证或检验报告,需送检的原材料按标准程序的规定严格执行,坚决杜绝使用不合格的产品。

7) 空调预留穿墙套管必须与板墙上的附加钢筋焊牢,保证其位置准确无误。 8) 所有预埋件、电管等的固定不得与主筋焊接,如需焊接,必须附加钢筋。 5.3.6 过梁与板钢筋绑扎 5.3.6.1 过梁、板钢筋构造

楼板保护层为净保护层,下排钢筋中受力筋在下,分布筋在上;上排钢筋只有在有负弯矩筋的地方才有分布筋。上层弯钩朝下,下层弯钩朝上。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筋在上,次梁筋在中层,主梁筋在下。相同箍筋接头交错布置在两根纵向架立筋上。纵向受力筋为多层时,层间垫以短钢筋保证其间距。挑板的上部负筋及构造筋不能漏放。 5.3.6.2 板筋定位

(1)双层楼板钢筋间距控制采用焊接“马凳筋”。马凳铁采用螺纹钢制作,钢筋直径同底板底筋;马凳筋间距1000 mm,设置在上层铁下筋与下层钢筋之间。且马凳与下钢筋交点处必须设置塑料垫块,放置方向垂直于负弯距钢筋。

(2)阳台栏板纵向筋定位控制采用木制钢筋限位板,定位板与阳台梁侧模连接固定。

5.3.6.3 绑扎方法

(1)顶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校正预留位置→清理模板→划线、分档→绑下铁→水电预埋→绑负弯矩筋→垫保护层→验收。

(2)板钢筋从距墙或梁边5 cm 开始配置;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至墙或梁的中心线,且不应小于5d(d 为受力钢筋直径)。板下部钢筋在支座处搭接,上部钢筋在跨中1/3处搭接。

(3)板筋绑扎:先清除模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并办完模板预检手续。 在楼板上弹出轴线、墙体位置线。用粉笔在模板上画好主筋、分布筋间距。按画好的间距,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钢筋搭接长度、位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绑扎负弯距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最后在主筋下垫垫块。

(4)梁箍筋:从距墙或梁边5 cm 开始配置;箍筋间距及肢数见图纸。 (5)梁下部钢筋在支座处搭接,上部钢筋在跨中1/3 处搭接(详11G101-1)。 (6)顶板筋施工时,应先绑扎下层钢筋,待预埋管线后,再绑扎上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保证上部钢筋的位置。马凳应放在下钢筋上不得直接接触模板。

(7)施工中设钢筋凳(Φ25)上铺脚手板作为人行通道,防止上筋被踩变形。钢筋凳高度应高于板顶标高150 mm 以上。

(8)施工缝的钢筋处理:施工缝处应将配筋预埋甩出,甩出的钢筋最小长度应大于1000 mm,并大于搭接长度,接头位置错开应符合有关构造要求。 5.4 成品保护

(1) 成型钢筋按20 个/捆捆牢,堆放到箍筋堆放棚区内,支垫好,防锈蚀。挂好标识牌及填写好尺寸、规格、部位。

(2) 加工好的半成品,按指定地点堆放,地面用钢管搭设存放架,距地面300 mm高,并标明规格、尺寸、简图、部位,堆放整齐。 (3) 严禁随意私自割断钢筋。

(4) 绑扎完的梁、板钢筋要设钢筋凳,上铺脚手板作为人行通道,防止板负弯矩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