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茶戏演员到文化官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采茶戏演员到文化官员

作者:王沥沥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4期

【摘 要】在赣南音乐界,张宇俊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曾经是赣南采茶戏的著名演员,拥有金子般的嗓音和韵味醇厚的唱腔,以一部《怎么谈不拢》蜚声全国。告别舞台之后,他成为一名文化官员,为赣南的文化事业,特别是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键词】张宇俊;赣南采茶戏;赣南音乐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35-02

因父亲早年在赣州即与张宇俊交往甚厚的缘故,笔者很小便与他有过接触,一直亲切地称他“张大爷”。在童年的记忆里,张大爷人很和气,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父母一直都非常尊重他,视其为良师益友,逢年过节总是要邀请他来家里吃饭或者去他家拜访,不过那时候我对于张宇俊的艺术成就并不十分了解。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来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教习中国传统音乐,便萌生了想为他写作一本个人回忆录的想法,因为他是目前健在的赣南采茶戏艺术家里资历最老的一位了,他见证了赣南采茶戏近代最为辉煌的岁月,也为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舞台上的金嗓子

张宇俊1945年出生于江西广昌赤水镇一个没落的富商家庭,他银铃般的歌喉自小就很出名,中学的音乐老师看中他的音乐才华,建议他去广昌县采茶剧团工作,出于对音乐的爱好以及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考虑,他接受了老师的建议,从此走上了采茶戏表演之路,那一年张宇俊还不到15岁。

1960年,剧团选送张宇俊去位于区首府赣州市的赣南文艺学校青年演员进修班学习,一进校,他金子般的嗓音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赣南采茶戏著名的旦角表演艺术家赵茵①曾回忆说:“张宇俊在文艺学校学习的时候很有名气,因为他嗓子特别好。当时上面有领导来赣州视察工作或者访问,赣南采茶剧团和文艺学校的演员和学生总是被叫去负责接待,张宇俊经常在里面唱歌,他完全就是一个女娃子的声音,如果你不见人,光听声音,一定会误以为是个妹崽子②在唱,唱得特别甜美、特好!我总是会忍不住停下来听。”③由于嗓子条件好,学校安排张宇俊随赣南采茶戏老艺人谢德胜学习唱腔。谢德胜是1949年建国以后第一批进入城市的赣南采茶戏艺人,他以嗓音高亢、音域宽广、唱腔华丽而著称,在艺校教书的时候已经是64岁高龄了,依然是风采不减当年。 二、一部《怎么谈不拢》,享誉全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怎么谈不拢》是赣南采茶戏首部被搬上电影荧幕并产生巨大反响的作品,剧中的男主角“新有”的扮演者正是张宇俊。

在这部戏中,张宇俊成功塑造了一位劳动积极、一心为集体的进步农村青年形象,他的表演细腻准确,唱腔优美高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赣南采茶戏的艺术魅力。这出戏在1964年12月被搬上舞台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流新闻媒体在当时都做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高度赞扬了江西小戏的浓郁生活气息、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积极的戏剧主题意义,同时也吸引了上海和北京的许多专业剧团前来学戏,上海唱片社还为《怎么谈不拢》灌录了一张黑胶唱片,一时间,《怎么谈不拢》成为了当时许多人皆知的著名采茶戏作品,而他也凭借这一部作品达到了艺术的辉煌时期。 三、赣南艺术界著名的“张科”

1972年,张宇俊调离了赣南采茶剧团,进入赣州地区文化局工作,八十年代初,文化局设立艺术科,他便一直在艺术科搞管理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中,张宇俊做到了从一个采茶戏演员到文化官员的完美蜕变。由于有过长期的剧团工作经历,他具备更为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很好地与剧团进行沟通和指导,体察基层的难处,制定出合理的文化政策并进行良好、有效的实施。张宇俊在文化局的二十年工作生涯,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张科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瀹勬噴褰掑炊椤掑鏅悷婊冪箻楠炴垿濮€閵堝懐顔婂┑掳鍊愰崑鎾剁棯閹岀吋闁哄矉缍侀獮鍥敍閿濆棌鎸呮繝鐢靛仜濡﹥绂嶅⿰鍫濈闁逞屽墮椤啴濡堕崱妤€衼缂傚倸绉村Λ妤€鐜婚崸妤佸亜闁稿繐鐨烽幏铏圭磼缂併垹骞栭柟鍐茬箺閵囨劘顦寸紒杈ㄥ浮閹晠宕橀懠顑挎偅缂傚倷绶¢崰鏍偋閹惧磭鏆﹂柟鐑橆殕閸婄兘鎮楅悽鐧诲湱鏁幆褉鏀介柣妯虹仛閺嗏晛鈹戦纰卞殶闁瑰箍鍨硅灒濞撴凹鍨抽埀顒冨煐閵囧嫰寮村Δ鈧禍楣冩⒑閸濆嫮鐒跨紒鏌ョ畺楠炲棝寮崼顐f櫖濠电偞鍨堕敃鈺傚閿燂拷<<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