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市海淀区普通中学初二(上)期中物 理

2016北京市海淀区普通中学初二(上)期中物 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实心球成绩为40 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 C.跳绳1 s跳100次 D.1 000 m跑步用时4 min

2.如图所示为一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一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顾客本身 B.扶梯

C.大楼地面 D.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

3.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4.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收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 )

A.用手机控制相机

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 C.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 D.笑脸抓拍

5.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则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

6.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7.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1 / 8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8.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9.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10.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的 产生的,根据声音的 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

12.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 000 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 s,则动车速度是 m/s,已知车长150 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 m,所需要的时间是 s.

13.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只有当 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1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上方2 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15.在《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中,很多场景是由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被拍摄的景物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 (选填“实”或“虚”)像.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三、作图题(4分)

16.如图所示,不透明的容器内装有水,为了使从A点发出的光照亮水面上的B点,可以在C点安装一块平面

2 / 8

镜.请把安装在C点的平面镜画出来并完成光路图,同时画出这束光进入水中的大致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共38分)

17.(8分)如图所示,学习光学知识后,小聪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玻璃板而不是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 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聪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和A处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和像 ,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小聪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将光屏放置在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倒立、

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18.(12分)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调整后,把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位置时(如图乙),光屏应在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选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9.(18分)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在图甲装置中,存在错误的是 .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3)根据图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 (选填“正在”或“将要”)沸腾;烧杯上方出现的

3 /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