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课堂教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册《天窗》课堂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设计

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字形,重点理解并积累“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词语。

2、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

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慰藉,通

过质疑、解答,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3、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根据“说

写双通道”的练习,开展说话训练。背诵课文第7节。 4、理解作者对天窗的喜爱之情,感受想象的乐趣。

1、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老师:课件 学生:

1、读课文,自学下列词语:“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 2、依据“阅读新体验”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认识作家——茅盾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演示:天窗

(1)启发学生思考:“天窗”的特别之处

(2)出示: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齐声读

2、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农村,这样的窗户随处可见。给在那里的活泼好想孩子带去了不一般的生活。一位著名作家也对它留下深刻印象,写下了文章《天窗》。板书课题

说明:

通过图片引入加深学生对天窗的感性认识,使思考更直接,直奔主题,为感知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过渡:天窗为什么要开在屋顶上呢?这样一扇简陋的天窗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写下这篇文章呢?

(一)自读课文思考: 天窗是什么样的?

天窗在什么情况下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交流问题一,出示课文1-3节

(1)师引读:乡下的房子只有——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于是——

(2)出示句子,再读:乡下人为了采光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板书:一个小方洞

2、交流问题二,学习词语“慰藉”

出示句子: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1)“藉”的读音、字形(与“籍”区分),“慰藉”的意思 课文中“慰藉”指的是? 板书:慰藉

(2)理解:“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3)读句子

(二)从课文的这两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明: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后的一个练习要求,此环节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即“天窗的样子”“天窗是孩子们下雨天,晚上不想睡时的唯一慰藉”。这样的指导才有层次,学生的概括才会有条理,使老师的指导体现过程。

三、结合朗读,学习感受

(一)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慰藉”,请你默读第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说夏天阵雨时,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出示比喻句:“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读一读

讨论:这句话是怎么写的?写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实的情景。)

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沮丧、孤寂、无奈) 朗读指导,体会当时的情景。

小结:屋子四周严严实实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只有通过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学习第五小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