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送别合唱教案

小学送别合唱教案

本节课的设计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给学生创造多元化、开放式的课堂环境,以情景设置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突出音乐学科艺术性的特点,坚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歌曲的学习将知、情、意统一起来,努力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在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同时及时突破、创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教学的同时,始终贯穿聆听——实践——思考——总结的方法,旨在教会学生既会感受也会思考。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熟悉一拍休止符在歌曲中的具体演唱。 了解李叔同的生平及对近代音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 了解音乐对影视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探究、交流和艺术实践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对情绪的影响。

在学习中体会和养成珍惜友情的美好传统,进而起到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3

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设计思路

以学生学过的古诗为切入点,通过课堂情境的营造,把学生带入“送别”的意境中,自愿地、有激情地学习作者及歌曲的相关知识,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古人对友情的珍惜和依依不舍之情,并通过实践探究表演出来。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宗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歌曲《送别》,并了解音乐对电影的重要作用,了解“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中华礼仪之邦,珍重友情的美好传统。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李叔同,学会演唱歌曲《送别》。 教学难点 自编情景剧 教学内容 1、知识概念 a、李叔同简介 b、学堂乐歌简介 2、歌曲学习 《送别》的学习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3

3、艺术实践

自编“送别”情景剧表演 4、总结与拓展 借曲填词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音乐听赏法、实践参与法、提问分析法 学习方法

感受体验发、视听法、艺术实践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音响系统、碟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问题:找出所有类似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古诗词。

罗列出:“渭城朝雨浥轻尘,?”“桃花潭水深千尺,?”“昔时人已没,?”“悲凉千里道,?”“欲寻芳草去,?”“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等。 总结出都是描写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已编成歌曲的有《阳关三叠》和《送别》。《阳关三叠》已经学过,引出新歌《送别》。

、概念性知识探究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