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高品质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

江苏 秦葆

【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2、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重点】1、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2、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真题体验

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 (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 ,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 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二、解读考点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修辞方法,二是描写手法,三是抒情手法,四是表现手法,五是行文结构的技巧。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描写手法”等是具体的概念。如果提问“表达技巧”这个宽泛的概念,则要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考虑,然后把“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虑。 【设题模式】 直接提问:

该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该句(诗)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间接提问:

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这类提问,答题时必须写出表达技巧。 【答题模式】

步骤一:用术语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明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 [阐运用]

步骤三: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析效果]

三、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的上片写整夜为相思苦恼。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菊花笼罩着一片轻烟薄雾,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像在默默哭泣。天凉了,双栖的燕子也飞去了。只有无情的月亮,没完没了地照到天亮。这种无端迁怒,更表现出主人公的烦闷。(步骤二)烘托了游子(思妇、作者都可)的苦怀。(步骤三)

第二课时 修辞手法的技巧

一、考点解读:

古人十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拟人、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经常考查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对偶、双关等。 二、方法指引

(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参考答案】 “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运用拟人,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答题模式】

步骤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 步骤三:此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思想情感。 三、考点针对练

1、(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写出

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 四、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中的春雨可亲可爱,这种艺术效果是怎样取得的,请做简要分析。

答:本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好雨知时节”的“知”字、“随风潜入夜”的“潜”字,均产生拟人化的效果,诱发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诗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作者含蓄而又明确地表达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眷恋和忐忑,她的希望和等待,全都刻画出来了。

第三课时 描写手法的技巧

一、考点解读:

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白描等。 二、方法指引

1、阅读下面一首汉诗,然后回答问题。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本诗是怎样描写主人公的美丽形象的?

答:诗歌分别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直接描写罗敷的衣着打份如何美,又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见到罗敷后的痴态,间接写她的美,这样正侧结合,写出了罗敷的美丽非凡。 【答题模式】

步骤一: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描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描写的。 步骤三:说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三、考点针对练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