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化 学 试 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氧 B.矿泉水 C.铝合金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高炉炼铁 B.铁钉生锈 C.冰块融化
3.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氧气 B.金刚石 C.氯化钠
4.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2:2个氮原子 B.2N:2个氮元素
C.Fe2+:铁带2个单位正电荷 D.2NO:2个一氧化氮分子
5.如图为加热固体样品的相关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D.洁净的空气
D.食物变质
D.二氧化碳
)
A. B. 装药品
C. D.
熄灭 加热 取样
6.实验室中浓硝酸必须盛放于棕色瓶中的原因是,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其反应的原理是:4HNO3
4NO2↑+2H2O+X↑,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
D.NO2
A.H2 B.N2 C.O2
7.下列燃料的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氢气 B.石油 C.煤
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硬水与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
1
D.天然气
B.水中溶有的有色物质可用活性炭吸附
C.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为减少水体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9.常压下,将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缓缓降落到-30℃的液氨桶中,气球变瘪.下列有关气球内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分子体积急剧减小 B.氧分子间的距离减小 C.氧分子逐渐停止运动 D.氧分子被分成氧原子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二氧化碳用于制碳酸饮料
11.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
B.将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剧烈燃烧 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2.4g甲烷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测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5.8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5.4g B.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8g
C.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7:22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4CH4+7O2
2CO+2CO2+8H2O
二、解答题
13.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以金属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2
(1)认识金属元素的存在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而金、铂却能以单质形态存在,这是因为__________. ②常见铁矿石有: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等.这两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含铁元素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 (2)认识金属的性质
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进行如图甲实验时,瓶里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图中只有乙实验没有明显现象,由此得出铜、铁、镍(Ni)及氢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关系,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③写出如图丙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认识金属的制备
工业上,金属钨(W)可由氢气和三氧化钨(WO3)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认识金属的用途
使用下列金属制品时,主要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烤制食物时用的铝箔 B、铜导线 C、不锈钢高压锅 D、黄金首饰.
14.物质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两者间存在一定转化关系(→表示一步反应的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者间转化关系为“A→B”
①若物质B是水,则“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若A、B均为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物质A可以分解生成物质B,同时有氧气生成.则“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两者间相互转化关系为“A?B”,物质A是一氧化碳.
①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写一个);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A与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 15.在“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