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一般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儿童数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 课时:3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略讲)
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理解)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数学的兴趣(理解) 三、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理解) 四、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理解)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详讲)
一、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 二、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依赖于动作(应用) 2、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应用) 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一)从具体到抽象(应用) (二)从个别到一般(应用)
(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应用) (四)从同化到顺应(应用) (五)从不自觉到自觉(应用) (六)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应用)
第三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详讲)
一、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理解)
二、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 三、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理解) 四、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理解) 作业思考题 一、单选选择题
1、.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 )
A.数量关系 B.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C.位置关系 D.事物的自身特性 2、数学知识是一种( )
A.抽象的知识,和具体事物没有关系 B.抽象的知识,源于具体事物
C.具体的知识,和具体事物有直接联系 D.具体的知识,并等同于具体事物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应联系儿童生活
B.学前儿童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必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C.数学教育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
D.从个别到一般是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之一 4、数学所描述的是( ) A.事物自身的特点 C.事物的数量特征 A.数学能力 C.数学素养
B.事物间的关系 D.事物的存在形式
B.数学知识 D.数学方法
5、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
6、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
反映了幼儿数学学习具有( )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 的过程是( ) A.从具体到抽象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B.从同化到顺应 D.从不自觉到自觉
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 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7、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
8、有些幼儿在学习数的组成时,也会受日常经验中的平分观念的影响,如某个幼儿认为“3”不能分成2份,“因这它不好分,除非多一个下来。”,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 A.从具体到抽象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B.从同化到顺应 D.从不自觉到自觉
9、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 A.从具体到抽象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B.从同化到顺应 D.从不自觉到自觉
10、有些幼儿在